梧桐文学

四虐食习俗的人性根源与生态伦理批判(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俸满迁山东别驾。

[5]

他后来受到了癫疯发狂、自己亲手杀光妻妾子女的惨重报应。

但是,这类以缺少人性的酷刑标榜自己的官员,是不在少数的。

酷刑还与食人习俗的持久延续有关,清代吴璿的长篇小说《飞龙全传》就描写,昆明山绿林好汉把要吃的人称作“两脚肥羊”

,是山寨中“早晚供用的食物”

在强盗世界和灾荒年节中,这一凶残事情便多所发生。

而民国时期郭则沄《洞灵小志》卷八则把清末史实中这种非人性化的现象,上升到文化熏陶的高度,进行了国民性的深刻批判。

于是虐杀虐食本身,就被看成为一种反生态的陋俗,在不断“社会化”

地毒害着本来尚有一些仁心的人们:

人之性,仁也;不仁,非性也。

然习染日久,则贪狠残酷,往往成性。

李子申言:有游得胜者,以赭寇投诚,累战积功至游击,曾隶其祖廉访公麾下。

其人自幼陷贼中,习见残杀状,特嗜杀,尤嗜食人脑。

每获匪,取其首级,倒置于地,架以高砖,炽火炙之,自鼻孔入以醯酱,俟熟,敲脑髓出,就食之,以为美味。

子申之伯父官鄂中,游尚来谒,后不复见,闻其死矣。

死时状甚惨,莫能详也。

……[6]

隐约感觉出虐杀虐食对于人性异化的恶劣影响,这成为文化习俗中的一个“负能量”

,毒害着、瓦解消泯着人们应有的人性人情,于是将对于其他生态主体的虐杀虐食,自觉不自觉地扩展到了自己的同类上。

虐杀虐食同类的精致化,又将会对他人、对于人类的后代造成怎样的影响?

其三,酷刑的泛化扩展,其每多与区域文化习俗结合起来,很值得注意。

对人的生命的不珍视的态度,同对动物生命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明末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写众百姓听说夏剥皮被捉,纷纷前来诉冤,杨幺说:“我今拿他,实除了地方大害。

你们众人既骂他是‘剥皮’,我就在此公私两尽,只剥他的皮下来,使你们畅快吧。”

杨幺与弟兄即便动起手来:“将夏不求剥去上下衣服,先向头顶割裂,将皮往下乱扯。

夏不求大痛无声,始悔当时过恶。

霎时皮在一处,肉在一边,只留得血淋淋一个光肉夏不求,直僵僵死在地下。

一时众人欢声动地。”

[7]这里牵涉到了与酷刑制度密切联系的扩大化、残忍化复仇和刑尸复仇的传统问题。

而在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涉及宗族内部管理,宗规族法的设立也伴随着一些酷刑的实施。

所谓“法大不如族大”

,像沉塘等酷刑就非常残酷而几乎没有人性。

旧时浙江金华一带,对不孝子孙和**之徒的酷刑是抓到祠堂剥去衣服,投入发烫的石灰池中,俗称“石灰浴”

严重触犯族规者,甚至被人用一根青竹深埋土中,将上面一头扳成弓状,梢头勾住犯者肛门,然后将竹竿弹开,将肠子全部拉出来处死,叫“打竹青”

,等等[8]。

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Locke)早就明确指出的:“那些在低等动物的痛苦和毁灭中寻求乐趣的人……将会对他们自己的同胞也缺乏怜悯心和仁爱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