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如是认为。
跟三哥学习的那几年中,我在他的工作室里实际体验了成品瓷器的诞生过程,从选矿到炼泥,从拉胚到釉料,从分水到题字,从满窑到烧造……用行业话说“七十二道工序”
一样不落。
期间三哥都是亲力亲为,像一根有张力的线,把各道工序和谐地串到了一起。
他说:“每一步都得精益求精,一个环节松弛,彻底报销。
即使你把这些都做到了,充其量仅是个优秀的工匠。
你若把自己的情感状态放到物件里,能带着它们一起进入赏者的心灵中去,如是,器,才具有了它存在的价值,这是最难的。
当下的一些物件,陷于工艺技法,繁文缛节,缺乏血与灵,太多的弱不禁风,太多的喃喃自语。”
我说:“是的,有同感。
这些年看市场上的东西,千篇一律。
昨天逛瓷器市场,看一个商店内卖的杯子的图案,感觉就是一艘航空母舰,雷达,导弹,近防系统,战斗机,预警机,直升反潜机,应有尽有,作者真是用了功夫,可好看吗?”
三哥说:“这个事挺无奈,人的精神物化、退化了,多一些‘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就好了。”
绘制《制瓷图》茶杯
“外面的人们总是以为我是在从事断代胎釉的复原工作,这个实际是表象的理解。
我做它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化学方法再现那个事物,更重要的是为了再现它曾经引起过的我们的感动。
我就是想把这种感动通过瓷之美再度重现到时下现代人的眼中及至心灵,帮助我们面对并回答这个行业在新时代向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够让我们的后人跟我们一样随时能在观赏到的前人所制的物件中取出这份情感。
虽然小成,但还在路上,不敢懈怠。”
三哥在桌前斜着身子为青花图案分水、题字。
那是朵清芬六出的栀子,栀子的花语是“真爱”
,题字是唐代何兆的“芙蓉十二池心漏,薝卜三千灌顶香”
。
薝卜即栀子花,栀子洁澄,与佛家有渊源,在南宋已被称作禅友,它既能清净本我又能度人,具醍醐灌顶之法味。
三哥一边写,嘴里一边轻声嘟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见我在听,他眯着一双天生的细眼腼腆地笑了,说“就快完工了”
,接着又低下头干活。
我问:“三哥,在你眼里,传统与创新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三哥抬起头,想了想,说:“嗯,传统是还活在我们心里的那个生机勃勃的过去。
滋养、发展这个生机勃勃的过去再让它结出新的果实,就是创新。”
我惊喜地笑了:“三哥,你是天才啊,说得如此贴切易懂。”
他说:“我哪里是天才,外国那个叫爱因斯坦的人才是天才,充其量我是能吃苦、耐得住寂寞而已,对它的爱使然。
在景德镇如果你深入地转下去,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因袭了历史的渊源,扛住了传承的重担,启迪着后辈的成长,他们是景德镇瓷业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薪火。”
在这儿,我见识了瓷都景德镇一个民间匠人对传统国粹的继承与创新,也明白了正是像三哥这样卧虎藏龙于民间、孜孜以求、极具匠心的普通人群的奋进,必定会令国瓷的明天更美好。
看着坐在我对面的这个由于长时间专一工作而导致肩颈都已经位移变形的中年汉子,不知怎的,我的眼眶瞬间有点湿润,冥冥中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的《温泉关口墓碑铭》飘过耳际:“过路人,请传句话给斯巴达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托,我们躺在这里。”
阮顺荣先生在为青花瓷分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