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气韵生动 各类艺术的风姿异彩(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黄的花鸟画采用勾勒填色的技法,称为“勾勒法”

,其画风称为“黄体”

,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江南以徐熙为代表,他的花鸟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称为“没骨法”

,其画风称为“徐体”

,演变为后世的写意画。

黄、徐二家画风各别,内容迥异,世有“皇家富贵、徐熙野逸”

之称。

宋徽宗赵佶擅长书画,其花鸟画尤为突出,风格工整艳丽、高贵优美,是院体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等。

宋代还兴起了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四君子画”

,代表画家有文同、苏轼、郑思肖、杨无咎等。

“四君子画”

在元代大为盛行,为了表达画家的情趣,作者往往在画面题诗,以诗文点醒画面,书法、绘画相映成趣,形成文人画的独特意味,其中,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被称为“元代四大家”

,元代后期,花鸟画出现了避繁就简的画风。

“个性主义”

在明代的花鸟画发展中相当突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意写境,一是借古开今。

前者以徐渭为代表,蔑视传统,不守规矩;后者以陈洪绶为代表,汲取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营养。

二者画风虽有不同,一个是“写”

,一个是“工”

,但都力求突出个性,发展个性。

清代的花鸟画由于受统治者高压政策的钳制,形成一种仿古的风气,或者逃避现实,以一种怪异的风格出现。

前者以王时敏等“清初六家”

为代表,后者以石涛、八大山等人为代表,手法夸张,形象怪异,以抒发内心的幽愤。

“扬州八怪”

继承了他们的精神,艺术上构图简练,造型突兀,画面奇特,笔法刚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清代末年,在江浙、上海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显示了江南文化的昌盛,以任伯年和吴昌硕为杰出代表。

任伯年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吴昌硕把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融为一体,卓然成为一大家。

随着中国画的逐步发展,中国画论也慢慢成熟起来,它既是绘画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审美心理的挖掘和描述。

大抵来说,先秦两汉处于萌芽阶段,魏晋南北朝出现理论,隋唐五代形成体系,宋代进一步精深,元以后继承和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画论着重讨论的是形与神、诗情与画意、心师造化与迁想妙得、六法与四格、南宗和北宗五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始于顾恺之的“传神论”

,欧阳修、苏轼等人加以发挥,清代以来又发展了这一理论,石涛说“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莫测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

,提出了“不似之似”

的境界,齐白石承此提出了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阐明了绘画的真谛。

宋代由于禅宗的兴起,人们对艺术的鉴赏大幅度提高,遂有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的品评,从形成中国画论中的诗情与画意理论。

“诗中有画”

是指诗的意境鲜明如画,“画中有诗”

是指画中有一种诗的意境美,诗画都描绘一种境界,抒发一种感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