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节朦胧诗
banner"
>
内容提要
“朦胧诗”
延续着“白洋淀诗群”
的诗歌创作脉系,作为诗歌潮流,主要出现于1976—1986年,其代表诗人诗作是北岛的《回答》《一切》、舒婷的《神女峰》《致橡树》《这也是一切》、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江河的《纪念碑》、杨炼的《大雁塔》等。
“朦胧诗”
创办的著名刊物是《今天》围绕着“朦胧诗”
的评价,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三篇论文,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朦胧诗”
鲜明地体现了一代人的精神擦痕精神追求,其主要特征是新的个人、人性意识的觉醒,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先行者的孤独、绝望,价值虚无的精神迷茫等,在艺术形式上,则依靠自己的感觉,营造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诗歌结构。
教学建议
1.参阅评论摘要1、2、3,通过分析意象的方法,对北岛的《回答》与《一切》进行解读,概括北岛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
2.阅读评论《一代人》,比较评论摘要4、5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如何理解?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童话”
特征的?
3.参阅评论摘要7、8、9,比较这些评论视角的差异,并分析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三首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价值。
4.概括“朦胧诗”
这一诗歌潮流的思想、艺术特征。
精读作品
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北岛:《回答》《一切》《触电》
舒婷:《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评论摘要
1.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北岛的忧郁和怀疑?作为特定的一代人,他的诗体现了他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的思考。
他们对青春年华消失的惆怅,对憧憬和梦想的幻灭的抗议,恰恰表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执著和认真。
单凭这一点执着,这一分认真,我们便可推断,北岛的诗不是别一时代的产物。
他忠实地表现了这一代人的追求和憧憬,狂热和失望,真诚与惶恐,困惑和疑惧;表现了整整一代人的动**、不宁,浓厚的失落感,有点玩世不恭而又不甘沉沦、亟思振作而又缺乏坚定目标的复杂的情感和思绪。
北岛以他人不可替代的心灵的碎片,最细密也最充分地“拼凑”
了一代人的心史。
谢冕:《北方的岛和他的岸——论北岛》,见《中国现代诗人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
2.北岛初期的诗,有明显的感情书写的骨架。
诗的意象的象征指向明确,形成可以作明确意义归纳的象征符号体系。
他以鸽子、五色花、星星、山谷、浪花等,来暗示一种人性的,值得加以争取的理想生活,以夜、乌鸦,栅栏、网、深渊、残垣,作为对人的合理生活进行分割、阻滞、破坏的力量的象征。
这种象征符号确定的内涵和价值取向,虽然会减弱诗的丰富的感性魅力,但在北岛最好的作品里,由于想象的奇特,情感的丰盈和庄严,而得到弥补。
价值取向相对立的象征性意象密集并置所产生的对比、撞击,构成“悖论性情境”
,常用来表现复杂的精神内容和心理冲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