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73年4月25日,教员坐在书桌前,工作人员把那封皱巴巴的信递了过来。
他展开信纸,目光扫过一行行字迹,原本平和的眼神,慢慢变得凝重起来。
他读得很慢,有时候会停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边缘——那上面有李庆霖反复折叠留下的深深褶皱。
屋子里静得只能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过了很久,教员才抬起头,声音低沉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从我的稿费里,支三百元,寄给李庆霖同志。”
说完,他拿起笔,亲自在信上写下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
全国此类事甚多,应当统筹解决。”
站在旁边的警卫员看得清楚,当教员写下“聊补无米之炊”
这六个字时,他缓缓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眼角,然后目光投向窗外——院子里的海棠树已经抽出了嫩芽,嫩绿色的叶子在春风里轻轻晃着。
教员就那样静静地看了很久,案头上,那张泛着淡青色的三百元稿费特支单,压在李庆霖的信上面,无声地诉说着一位老人对千里之外民生疾苦的牵挂。
千里之外的莆田,李庆霖根本不敢想,自己的信不仅送到了教员手里,还得到了亲笔回信。
1973年5月1日那天,一个穿着中山装、拿着记者证的人突然找上门,李庆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以为是来查他的。
可当记者笑着说“李老师,教员给你回信了”
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嘴巴张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机械地给记者倒茶,反复说着“不可能,不可能”
,直到记者把回信的内容念给他听,他才哇的一声,眼泪就流了下来。
五天后的5月6日,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蝉在树上拼命叫着,热浪裹着蝉鸣涌进李庆霖家的瓦房。
他正在院子里晒玉米,就看见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印着红框“中央办公厅”
字样的牛皮纸袋。
李庆霖的手心一下子就全是汗,他接过纸袋,手指都在抖,反复摩挲着袋子上的字,半天不敢拆开。
妻子在旁边催了好几句,他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
一股淡淡的油墨清香飘了出来,里面是一张叠得整齐的信纸。
他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一下子映入眼帘:“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
“轰”
的一声,一股滚烫的热流直冲头顶!
李庆霖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大颗大颗地砸在信纸上。
当他读到“全国此类事甚多,应当统筹解决”
时,一滴眼泪正好落在“统筹解决”
这四个字上,晕开了小小的墨痕。
他慌忙用袖子去擦,可眼泪越擦越多,嘴里不停地念叨:“信到了!
真的到了!
教员知道了!
问题要解决了!”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