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周后,《人民之声》第期刊发特辑:《钢铁纪年?第一章:童工汤姆与五分钱的命运》。
文章开篇写道:
>“我们曾被告知,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但我们亲眼所见,这洪流之下,埋葬着多少未命名的尸骨?一个十岁男孩每日领取五分钱工资,在黑暗矿井中爬行两小时,只为换取全家一口黑面包。
他的父亲死于腐朽支架,公司报表却显示‘零事故’。
这不是疏忽,这是系统性谋杀。
而凶手,披着慈善家的外衣,站在镀金讲台上,向全世界宣讲‘美国梦’。”
文章一经刊出,舆论哗然。
巴黎左岸咖啡馆内,学生们争相传阅;波尔多工人俱乐部里,朗读者声泪俱下;斯特拉斯堡大学讲堂,教授以此文讲解“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危机”
。
三天后,伦敦《新共和》周刊全文转载,并配发评论:“欧洲良知的觉醒,始于对远方苦难的凝视。”
柏林一家激进刊物更直接宣称:“这份报告应被陈列于每一所中学教室,作为二十世纪文明的警示碑。”
然而反击亦迅速到来。
法国工业联合会发表声明,称该报告“充满情绪化虚构”
,并指责作者“利用文学想象歪曲现实”
;《时报》刊登匿名文章,暗示六人“收受社会主义团体资助”
,动机可疑;更有小报绘图嘲讽,将他们画成披着斗篷的革命煽动者,手持火炬焚烧炼钢厂。
压力很快传导至出版社。
原定出版全本《钢铁纪年》的巴黎格兰维尔出版社突然宣布“技术调整”
,推迟发行。
电话线另一端,编辑低声透露:“有人威胁撤回所有广告合作,包括铁路公司和钢铁进口商。”
但这并未阻止他们。
按照预案,布鲁塞尔的“自由之音出版社”
接手印制三千册;苏黎世方面则负责德语版流通;与此同时,雅克在纽约推动《新共和》连载第二章,并附上一段音频??那是塞阿尔秘密录制的矿工合唱曲,歌声粗哑却震撼人心:
>“铁链拴不住心跳,
>黑暗压不垮脊梁。
>我们挖出钢铁,
>却不为自己铸造王冠。”
这首歌曲迅速走红,被改编成多种语言,在欧美工人集会上传唱。
一个月后,意想不到的盟友出现。
一位名叫玛德琳?杜邦的女记者,在《巴黎回声报》发表长篇调查《法国工厂的秘密》,揭露本国纺织业同样存在严重童工问题,并直言:“我们谴责美国之时,是否也该照照镜子?”
她引用《钢铁纪年》中的句子作为结语:“当一座城市的光辉来自熔炉,我们必须追问:是谁的身体在燃烧?”
这篇文章引发全国性辩论。
议会开始收到请愿信,要求立法限制工时、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进入工厂。
历史的齿轮,终于因几页纸而微微转动。
夏季来临之际,莱昂纳尔收到一封来自丹麦的信。
寄件人是一名海员,名叫汉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