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立刻成立‘真相联盟’,整合所有支持我们的媒体、工会、知识分子团体,建立独立通讯网络。
不再依赖单一平台,而是让信息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你打算怎么做?”
阿莱克西问。
“广播。”
莱昂纳尔答道,“不是政府控制的那种,而是民间自发的朗读会、街头宣讲、工人夜校。
每一座工厂、每一个社区、每一所大学,都成为我们的讲坛。
我们要让《钢铁纪年》变成一部‘活的文献’,由千百人共同讲述。”
计划迅速展开。
三天后,在里昂一家废弃纺织厂改建的工人俱乐部内,首次“真相之夜”
举行。
三百余人挤满大厅,包括罢工失败的织布工、被解雇的铁路技工、还有几位戴着面具的记者。
台上没有聚光灯,只有一盏煤油灯照亮讲台。
第一位发言人是个十六岁的女孩,名叫艾米丽,她的父亲死于一次未上报的锅炉爆炸。
她站在台上,声音颤抖却坚定:“我想念我爸。
他常说,机器不会骗人。
可现在我知道了,骗人的不是机器,是操纵机器的人。
我读了《钢铁纪年》,才知道美国的孩子和我们一样苦。
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哭,是为了说??我们受够了。”
台下鸦雀无声,随后掌声雷动。
接下来的一个月,类似的集会在法国各地爆发。
南特港的码头工人组织夜间读书会,每人轮流朗读一章《钢铁纪年》;波尔多的学生在校外墙上刷写书中金句:“当利润高于人命,文明便已破产”
;斯特拉斯堡的一群医生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建立“工业伤害医疗基金”
,并引用报告中矿工肺病数据作为依据。
与此同时,国际反响持续升温。
柏林《自由之声》推出特别专辑《欧洲的良心》,将六位作家称为“新时代的伏尔泰”
;维也纳艺术学院举办名为“钢铁与灵魂”
的展览,展出根据书中描述创作的素描与雕塑;甚至连罗马教廷内部也有神职人员私下传阅该书,并在布道中提及“资本的贪婪是对上帝的亵渎”
。
然而,卡内基方面并未坐视。
十月下旬,一则消息震惊巴黎:一名自称“前助手”
的男子在《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指控莱昂纳尔等人“伪造证据、捏造童工案例”
,并附上所谓“康奈尔斯维尔镇政府出具的证明”
,称当地从未发生过重大矿难,也无儿童从事井下作业。
文章标题赫然是:《法兰西文人的道德狂想症》。
舆论一时反转。
部分保守派报纸趁机渲染“外国作家污蔑美国工业化成就”
,甚至有评论称六人为“披着文学外衣的政治刺客”
。
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