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更糟的是,原定参与翻译英文普及版的心理学家保罗?雷诺突然失联。
数日后,其妻子寄来一封信,字迹凌乱:“他们带走了他……说他若继续合作,全家将失去住所与生计。
请原谅他的退缩。”
众人沉默良久。
“这是恐吓。”
莫泊桑冷笑,“但他们忘了,恐惧也能催生勇气。”
就在外界普遍认为《钢铁纪年》运动即将衰竭之际,一场意外事件扭转局势。
十一月初,伦敦《新共和》周刊发布一段音频记录??正是塞阿尔在康奈尔斯维尔矿井附近秘密录制的矿工合唱曲。
这段原本用于佐证工人精神状态的录音,经专业修复后清晰可辨,歌声粗粝悲怆,背景还能听见远处铁轨震动与机械轰鸣。
编辑部将其命名为《地底之歌》,并配文:“这不是艺术加工,而是深渊的回响。”
短短一周内,这首歌席卷欧美。
巴黎音乐学院学生将其改编为交响合唱,在市政厅广场公开演出;芝加哥移民社区用波兰语、意大利语重新填词传唱;甚至有美国海军士兵在军舰甲板上低声哼唱,被长官记过处分。
更关键的是,一位曾在匹兹堡钢铁厂任职的退休工程师威廉?科尔曼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新共和》,提供了一份尘封三十年的内部备忘录复印件。
文件显示,卡内基公司早在1875年便已知晓某型号支架存在结构性缺陷,但因更换成本高昂,决定“延后评估”
。
而汤姆父亲遇难的矿井,正是使用该批次支架的七个工地之一。
“这不是事故。”
科尔曼在采访中老泪纵横,“这是谋杀。
我们所有人都闭上了眼睛,直到今天。”
这份文件如同最后一块拼图,彻底击碎了“虚构指控”
的谎言。
法国国会迫于民意重启调查,两名议员联名提案要求审查进口钢材劳工来源;瑞士银行宣布暂停对三家涉嫌强迫劳动的美国企业贷款;就连一向谨慎的《泰晤士报》也发表社论:“当真相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浮现,沉默即是共犯。”
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巴黎迎来初雪。
六人再次齐聚蒙马特公寓,窗外雪花静静飘落。
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册子??《钢铁纪年全集》,由布鲁塞尔“自由之音出版社”
印制,封面采用黑色粗麻纸,中央烫银六颗星,象征六位作者,也象征六种声音汇聚成的光。
“我们做到了一部分。”
阿莱克西抚摸着封面,声音微颤。
“只是开始。”
莱昂纳尔纠正道,“汤姆还在那里,千千万万个汤姆还在黑暗中爬行。
我们的任务不是完成一本书,而是让这本书永不终结。”
话音未落,门铃响起。
开门的是塞阿尔。
门外站着一名陌生少年,约莫十四五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双手冻得通红。
他递上一只牛皮纸包,说了一句英语:“给……Mr.Léonard.FromTo”
塞阿尔连忙请他进屋取暖,少年却摇头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幕中。
众人拆开包裹??里面是一叠手写稿,字迹稚嫩但工整,标题为《康奈尔斯维尔日记:我的同学比利死了》。
正文第一段写道:
>“比利上周没能爬出矿井。
他们说是瓦斯泄漏,可我们知道,是因为通风系统坏了三个月没人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