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国际收支的第二个内容,叫资本项目。
所谓资本项目就指资本在中国的流进和流出,如果国外资本流到中国流入的多,我们资本流出的少,就叫资本顺差,这就标志我们是资本净流入中国,表明大量外汇通过资本方式流入中国。
如果我们的资本流出去的多,国外的流进来的少,我们叫资本净流出,也叫资本逆差,资本逆差就表明大量资本项目以资本的方式流出中国。
两个差不多就叫资本平衡。
我们现在已经连续16年都是资本净流入国,是资本顺差,2006年流进来700多亿美元,2007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这些外汇通过资本项目流入我国,迫使央行发行人民币收购。
结果是货币太多,需求上涨过快,导致物价上涨。
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货币多发,主要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引发了外汇占款太大,最终导致了人民币多发。
货币供给多了,当然需求就上涨太快,最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中共十七大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了国家经济发展要追求两个平衡:一个是国内经济平衡,一个是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国内经济就平衡不了,这次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了外汇占款发行货币太多,国内经济开始失衡,价格总水平快速上涨。
中央银行通过这两个路径(货币供给出口)发行的人民币,叫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就是现金。
这些基础货币流向社会以后,就形成了货币供应量。
所谓货币供应量就是供应到市场上的货币总量。
可能比较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公布的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供应量,差距很大,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基础货币。
2006年我们再贷款是3.2万亿元,外汇占款2.9万亿元,加起来是6万多亿元,但当时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是36万亿元。
所以2006年年底的时候,曾有一个经济学家讲,中国市场上有30多万亿元货币上蹿下跳,2007年股市不涨能行吗?那么为什么货币供应量会远远大于基础货币?因为基础货币流到社会上以后,有一个自我放大的效应,而且成倍地放大,所以把这个现象我们叫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有关,也就是与经营货币的银行有关。
因此,2006年我国的基础货币是6万亿元,结果货币供应量是36万亿元,当年我们的乘数可能是6。
所以货币多了,与两个银行体系都有直接关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中央银行的相关。
当36万亿元释放到了社会上,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是多了还是少了呢?有一个数据可以衡量它,那就是货币需要量,货币需要量,就是一定时期内我们经济发展到底需要多少货币。
当这个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要量差不多的时候,这就叫通货平衡,这时社会经济和生活状况处于和谐状态,那么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货币需要量,就叫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就是指货币供给太多了。
如果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要量,就是货币供给量不够了,叫流动性不足。
怎样判断货币多了还是少了呢?这里有一个指标体系可以告诉你,那就是价格总水平。
如果社会商品价格总水平涨得太快了,就说明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
货币供给太多了。
如果价格总水平跌得太快,这就说明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要量。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标志着这两者关系大体相当。
现在的价格总水平体系告诉我们目前货币供给太多了,所以价格全面上涨。
因为外汇占款过多,并且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还有一个放大功能,货币供应量也有个放大效应,所以,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了货币需要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