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古人鉴赏品评格律诗的主要观点
banner"
>
自格律诗兴起以后,历代诗话类著作、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对格律诗的讨论也随之兴盛,对于格律诗的体制、创作、风格等各方面问题都有深入的探讨。
在品评鉴赏格律诗时,有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
1.协律论
格律诗在格律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很多评论家都强调格律的重要性。
在近体诗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就不断地追求着音律之美。
较早提出这方面意见的是南朝沈约的“四声八病”
说,指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对诗歌声律样式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而在律诗定型以后,对声律的要求就更为严格。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律如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清代钱良择《唐音审体》则说:“律者,六律也。
谓其声之协律也,如用兵之纪律、用刑之法律,严不可犯也。”
再如清代宋俊《柳亭诗话》所云:“律之为用,见之于乐、与兵、与刑,而诗亦遵之。
一字弗当,一音弗当,与破律、失律、背律等。”
由于律诗格律的严格性,写作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得非常清楚:“近体之难,莫难于七言律。
五十六字之中,意若贯珠,言如合璧。
其贯珠也,如夜光走盘,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盖,而绝无参差扭捏之痕。”
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语:“律体可喻以僧家之律:狂禅破律,所宜深戒;小禅缚律,亦无取焉。”
律诗就是这样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诗体,诗人们在严格的格律中施展自己的才性,写出了如此众多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古代诗人的创造性。
2.对偶论
对偶是格律诗必要的修辞手法。
所谓对偶,既有意义上的词性相对,也有声律的平仄相对。
早在《文心雕龙·丽辞》中就已开始探讨对偶的优劣:“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言对者,对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虽然这里的对偶并非专指诗歌而言,但指出了对偶的一些基本法则,因此后来诗家多以此来品评诗歌的优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