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二古人鉴赏品评格律诗的主要观点(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格律诗中对偶之法的成熟,大约是在初唐律诗形成之际,以上官仪提出六对为标志:“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见《诗人玉屑》)此后对偶的研究日渐繁复,如空海《文镜秘府论》结合元競《诗髓脑》六种对、皎然《诗式》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三种对,将所有对偶形式合为二十九种。

可见当时对诗歌对偶的重视与研究的深入。

经由唐宋诗人的创作实践,对偶之法日益精细,属对精切、一字不苟成为诗人们的普遍追求。

王安石对偶尤其精严,认为“汉人语止可以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

(《石林诗话》)他在《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护田”

和“排闼”

都是出自《汉书》里的典故,并形成严密的对偶。

不少诗人在对偶上求新求巧,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的“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青州从事”

指酒,“乌有先生”

指酒的消失,这两句被认为是“浑然一意,无斧凿痕”

(《复斋漫录》)。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开始反思过分讲究对偶的弊端,认为刻意的雕琢会使诗歌失去自然流畅的美感。

一些论者指出对偶不能**叠床、屋上架屋,如果对偶的两句是一个意思,会显得重复。

北宋蔡居厚曾指出:“晋宋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蔡宽夫诗话》)这就是所谓的“合掌”

,其实是诗家大忌。

清人朱庭珍《筱园诗话》就强调:“两句须自变幻,不可一律,致犯合掌之病。”

要“一句自有一句之意境,两句迥然不同,却又呼吸相应”

,这才是对偶应当追求的境界。

3.锤炼说

古人写诗作文,非常看重锤炼的功夫。

刘勰《文心雕龙》里就有《炼字》一篇。

对于诗歌尤其是格律诗来说,炼字就更为重要。

一处精心锤炼的字词,很可能会使一首诗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