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是独自一人,不是两人共看,暗示分隔两地。
至于诗人心情如何,没有直接说明,而是从妻子的角度写起,起笔甚妙。
“闺中只独看”
,是想象妻子在独看。
所谓“独”
,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为思念远方丈夫,感到自身孤独;二是因为孩子年纪幼小,尚不懂得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诗人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儿女的深切挂念,情真意切却明白如话。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写妻子独自望月,一直到了深夜,露水润湿了她的发髻,月光映照在她雪白的手臂上。
然而妻子丝毫没有感觉到,依然在思念着丈夫,仿佛希望月亮能够告诉自己何时才能跟丈夫团聚。
尾联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相似之处,又各有千秋。
诗题为《月夜》,诗句皆围绕月来写,结尾的“双照”
与开头的“独看”
形成呼应。
“独看”
是现实,“双照”
则是期待。
二者的对照中,贯注着诗人对妻儿的深深思念。
【辑评】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鬟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极。
——明·王嗣奭《杜臆》
言儿女不解忆,正言闺人相忆耳。
——元·方回选评,李庆甲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相关资料】
赖筱倩:《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分析〈月夜〉中的放纵情思》,《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庄海志:《读杜甫的〈月夜〉》,《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3期。
孙绍振:《读杜甫〈月夜〉》,《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趣惬②,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③?云外一声鸡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