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戏曲名篇导读(第1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本折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戏曲环境,渲染送别的氛围,景物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一体。

作者将女主人公置身于离别的氛围中集中刻画。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火红的霜林映照着莺莺无法言传的苦衷。

在莺莺的自问自答中,秋景愈发萧瑟迷离,人物的内心也愈发抑郁悲伤。

离情别意和犹疑不安的心绪,都在这一片无边的秋色中延伸开来,极具感染力。

《西厢记》曲辞华美,作者广泛融铸唐诗宋词意境,以高度的语言技巧写就浓郁的抒情气氛。

《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一曲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句,既写秋天之景,又写离人之情,情景交融,臻于化境,遂成千古绝唱。

《叨叨令》则用经过锤炼的口语,一泻无余地倾诉了别离的愁闷。

相同句式的排比,既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又使得感情更加凝重深沉。

这一折戏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辑评】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

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

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

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

——清·陈维崧《才子西厢醉心篇》

王实甫作《西厢》,以研炼浓丽为能,此是词中异军,非曲家出色当行之作。

——吴梅《顾曲麈谈》

【相关资料】

吴国钦:《长亭送别令人心折》,《西厢记艺术谈》,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星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读〈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两段曲词》,《戏剧文学》1982年第2期。

张人和:《〈西厢记〉论证·篇章选析(第四本第三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俞为民:《别情依依愁思长——〈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4期。

刘汉光:《炼刚为柔绵里藏针——试析〈长亭送别〉的戏剧性》,《名作欣赏》2007年第4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别蹬腿,你还能再抢救一下!首辅家的小娇妻长公主病入膏肓后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万界点名册穿成男配他前妻[穿书]我就是富二代!双姝重生记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都市奇门仙医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重生之绝世废少小良药科技制霸玄幻世界穿越后,病弱嫡女她又崩人设了贞观女相神级大镖客华娱之我即是天命快穿之精分boss难攻略从坟墓里扒出来的摄政王妃联盟之魔王系统年代文女配不干了莽荒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