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古人鉴赏品评小说的主要观点
banner"
>
1.泄愤说
中国古代文学向来有“发愤著书”
“不平则鸣”
的传统,受此影响,小说创作也有“泄愤说”
。
小说“泄愤说”
始于明代的刘敬。
他在《剪灯余话序》中说:“此特以泄其暂尔之愤懑,一吐其胸中之新奇,而游戏翰墨云尔。”
更鲜明地打出“泄愤说”
旗帜的则是李贽。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曰:“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强调小说是“发愤之作”
,有深刻的创作动机。
之后,叶昼称评点《水浒传》是“抒其愤懑”
。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打破旧观点,认为这是一部泄愤的世情书,而不是一部**书。
之后,蒲松龄自称《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
,用明确的创作自述和杰出的写作实践为“泄愤说”
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持。
将泄愤说移植到小说创作,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一,在“惩劝教化”
说盛行之时,泄愤说强调真情实感,对从观念出发的、说教式创作方法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对打破“惩劝”
模式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泄愤说是从作品与作者的联系来谈小说创作,强调创作主体在小说创作中的决定作用,这有利于小说摆脱经史的附庸地位,凸显其独立的艺术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