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二古人鉴赏品评小说的主要观点(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尽赝乎?曰:不必也。

然则,去其膺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

他认为小说“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可见明清时期的小说评论家已深刻认识到虚构的必要性,若事事追求生活的真实,就会违背艺术真实;而合理的虚构,蕴含着艺术的真实。

3.典型论

明清时期,随着众多人物丰富、形象鲜明的小说作品的出现,小说批评也进一步深入探索创作的内部规律,对小说人物形象及性格的分析评点日渐增多,并且包含了典型理论的思路,注重从类型特征上来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叶昼不但高度评价了《水浒传》人物描写的成就,并且精辟地总结了《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经验,其云:“《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既从理论上指出了艺术形象个性化的重要意义,又总结出塑造艺术典型的重要经验。

其后,金圣叹发展了叶昼的理论。

金圣叹在评价《水浒传》时认为,《水浒传》之所以如此成功,无非是注重写人物性格,成功地塑造出众多典型形象。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读法》)《水浒传》不仅写出了众多人物性格,而且这些人物性格都是个性化的:“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水浒传〉序三》)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性格,也写出了他们每个人独特的个性。

《水浒传》所描绘的世界未必是读者所熟识的,但它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和特征通过个性化的“一百八个人”

表现出来,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广泛联想,所以“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

(《〈水浒传〉读法》)。

又如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提出“三奇”

“三绝”

说,还做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关羽是绝伦超群的名将,孔明是名高万古的贤相,曹操是智计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的奸雄。

毛氏颇有见地地发现,作者从诸多方面刻画这三个形象,使之丰满生动,成为各自具有独特性格的艺术典型。

再如张竹坡重视人物的个性化,总结出《金瓶梅》“善用犯笔而不犯”

的形象塑造方法,并明确提出“典型”

的概念;脂砚斋评《红楼梦》,也提出小说要塑造具有独特个性的“新人”

,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塑造的理论。

虽然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并未像西方那样提出明确的“典型论”

,但诸评家对小说的人物性格、典型形象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索,为后人研究古代小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锦衣玉令我从凡间来三界劳改局美食征服全星际[直播]萨尔桑娜篡位皇帝的后悔药漫威十二符咒曲线升迁:权道情谋西游化龙藏锋恰逢雨连天我伪装成了美少女的第二人格重生1997拜师九叔蚀骨痴缠病娇厂督的小宫女捡到一个神光棒三国:我杀敌就能变强重生嫡女她福运旺旺踏出生天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御前心理师超神学院武道天使之旅师兄全员皆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