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社教社筹建民教实验区》,载《民众教育季刊》,第2卷1期,1933;《社教社民教实验区计划纲要草案中之分年计划》,载《民众教育季刊》,第2卷1期,1933;陈大白:《筹备前期之洛阳实验区》,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11]杨汝熊:《勘察本社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区址经过》,载《社友通讯》,第2卷1期,1933。
[12]陈大白:《洛阳实验区第一年》,载《社友通讯》,第4卷1、2、3期合刊,1935。
[13]《河南省教育厅中国社会教育社洛阳县政府合设洛阳实验区办法》,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14]《河南省教育厅中国社会教育社洛阳县政府合设洛阳实验区计划大纲》,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15]《洛阳实验区董事会董事一览》,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16]《洛阳实验区董事一览(一)(二)(三)》,载《社友通讯》,第4卷1、2、3期合刊,1935。
[17]俞庆棠:《到洛阳去》,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18]实验区筹备主任陈大白专门向社教社呈请为实验区发图记一颗:“该主任为慎重起见,特呈请颁发图记一颗,随由本社拟定样式呈请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准备。
顷已刻就本质图记一颗,文曰‘中国社会教育社河南省教育厅洛阳县政府合设洛阳实验区图记’,业经颁发应用,并令将启用日期呈报备查”
。
《社务报告颁发洛阳实验区图记》,载《社友通讯》,第3卷1期,1934。
[19]《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经过》,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20]临时设备各费或由各热心人捐募,或自行捐助。
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捐助了科学仪器17件、农村工艺品14件、动物标本10件、病虫害标本46盒;赵光涛捐助脚踏车一辆、油印机一架;郭芳五捐助椅子15把;专员公署捐助电话机一架、方桌4张;王海涵捐助小算盘40把、大算盘1把等。
赵光涛:《会议席上印象记》,载《社友通讯》,第2卷11、12期合刊,1934。
[21]《社务报告请求庚款补助费》,载《社友通讯》,第3卷9期,1935。
[22]《洛阳实验区徽章》,《社友通讯》,第3卷3期,1934。
[23](1)实施初步教育,奠定村单位实验之基础。
(2)精密调查代表农村,编制村单位实验之计划。
(3)组织民众领袖份子,建立村单位实验之组织。
(4)联络政教热心人士,协助村单位实验之发展。
《洛阳实验区筹备处计划大纲》,载《社友通讯》,第3卷3期,1934。
[24]整理自《洛阳实验区近讯组织设计委员会》,载《社友通讯》,第3卷1期,1934。
[25]“乡村建设是整个的,社会事业是多方面的,以民教机关少许之经济与人才,断难负此重任。
所以我们主张民教机关应该与党、政、军、民事、金融、教育与合作等机关联合战线,通力合作,共谋整个乡村之建设。
因为在彼为推广设施,在此为研究实验,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实施既经济而效率则甚大。”
陈大白:《洛阳实验区第二年》,载《社友通讯》,第5卷1、2、3期合刊,1936。
[26]《洛阳实验区近讯工作报告心得及困难》,载《社友通讯》,第3卷1期,1934。
[27]按照洛阳实验区主持人陈大白的调查,他认为:“中原社会还留滞于十七世纪的封建社会,凡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习惯等与沿海诸省多所不同,因之社会教育之实施方法,亦因地制宜,吻合社会之实际需要。
……中原社会还滞留在于十七世纪的封建社会,尚未受到帝国主义之侵略,所以这是中国纯粹的农村之本色。
不过在此封建社会中,旧礼教旧势力的确是很大,民教事业之推动,是很感困难。
我们从事社教者如何借旧势力来建设新力量,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陈大白:《在开发中原社教的征途上》,载《社友通讯》,第2卷2、3期合刊,1933。
[28]《洛阳实验区近讯开幕典礼》,载《社友通讯》,第3卷4期,1934。
[29]《中国社会教育社洛阳实验区开幕典礼》,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0期,1935。
[30]陈大白:《写在前面》,载《社友通讯》,第3卷3期,193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