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作者“张宗弘”
推荐阅读《岷江神工》使用“人人书库”
APP,访问renrenshuku下载安装。
护江力监测屏的绿光突然变成刺目的红闪,张叙舟盯着133003这个刚稳定两小时的数值,指节捏得发白。
屏幕上,模拟校准的星图轨迹像条被掐断的蛇,在距离α通道0.2光年处骤然崩裂——缺失的“引力偏折补偿轨迹”
,就像给江河改道时忘了算潮汐,再精密的工程也会溃堤。
“还差10万组‘星轨-引力’关联数据。”
老陈把泡面汤洒在了键盘上,红血丝爬满他的眼白,“NASA的模型太理论化,地脉能量一干扰就不准,必须用带‘人间气’的数据。”
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误差值,每跳一下,太庙金人的鳞片就外翻一分,露出底下的“缺痕符文”
——那纹路与祖父刻符刀的划痕一模一样,仿佛在说“少了人的参与,星图长不成”
。
张叙舟的银簪突然在桌角磕出轻响,簪身映出护江APP的后台界面:昨晚上线的“云绘轨迹”
功能,己有300万用户提交了手绘的补偿线。
其中一条歪歪扭扭的曲线旁,标注着“我家屋顶看北斗,冬天会往南移半寸”
——是甘肃老农王栓柱的留言,他上传的轨迹,竟与实验室推算的“β星引力弹弓”
路径重合了73%。
“让更多人参与。”
张叙舟突然拔掉老陈的网线,换上地脉专用光纤,“把星图投影到每个用户的手机壁纸,告诉他们:你画的每一笔,都在给地球铺往α星系的路。”
消息发出的瞬间,护江论坛的服务器差点被表情包淹没。
重庆的中学生用课间十分钟画了条“长江拐弯路”
,说“星星也该像我家门前的江,绕着礁石走”
;新疆的牧羊人在草原上用羊群拼出星轨,卫星拍下来的图案,恰好补上了模型缺失的“暗物质扰动段”
;连退休的天文老师都翻出教案,用红笔圈出“1973年α星系陨石坠落时,北极星偏角异常”
——善念值的进度条像被注入暖流,53.8亿→53.9亿→54.0亿,每涨0.1亿,监测屏的红光就淡一分。
就在这时,昆仑山监测站传来惊报:主峰冰川突然渗出蓝光,在雪地上投射出巨大的星图,图中“β星第三旋臂”
的位置,赫然画着与王栓柱手绘一致的补偿线。
张叙舟抓起银簪冲向首升机时,屏幕上的护江力突然跳涨50点——133003→133053,金人的鳞片开始一片片归位。
“是远古先民的观测记录。”
历史系教授在视频那头激动得破音,他举着放大镜比对冰川星图与三星堆金杖,“你看这‘拐折点’,和金杖第7节的‘鱼纹拐弯’完全吻合!
古人早就算出黑洞会让星光‘走弯路’!”
首升机穿越祁连山的云层时,张叙舟的记忆突然被银簪勾动:12岁那年,祖父带他在观测站看星,用红铅笔在星图上画了个俏皮的箭头,“星星和人一样,遇到大山会绕路,这不是错,是活道”
。
那时他不懂,此刻看着手机里800万用户提交的轨迹,突然明白祖父说的“活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