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动联系,愿提供实验室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同意共建“乡村生态数据库”
;更有十几所中学自发开设“公民科学”
选修课,将水质检测纳入实践教学。
然而,风暴也在悄然酝酿。
第三天傍晚,张小雨急匆匆跑进屋:“老师,北京律所说,他们代理的一起湖南土壤修复案突然被法院驳回,理由是‘证据来源不明,不具备司法采信资格’。
对方律师还放话??‘一群小孩玩的区块链游戏,也配叫证据?’”
李哲皱眉:“是谁代理的企业?”
“华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叫赵志远。”
这个名字让他瞳孔一缩。
赵志远,正是当年青海案中为盐化工厂辩护的首席律师,庭审期间多次攻击“公民水证”
为“非法集资组织”
,并试图起诉李哲“煽动群众情绪”
。
败诉后销声匿迹,没想到如今仍在幕后出手。
“他们怕了。”
李哲冷笑,“越是贬低我们,越说明我们在动摇他们的根基。”
他当即召集核心成员开会。
会上决定:不再被动应对质疑,而是主动出击,发起“透明法庭计划”
??邀请第三方公证机构、媒体记者、法学教授共同见证一次全流程民间采样与数据上传过程,并现场模拟司法举证环节。
地点定在河北邯郸那个曾成功阻止电镀园区的村庄。
一周后,阳光刺破阴云。
村口广场搭起简易帐篷,桌面上摆放着pH计、TDS笔、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担任观察员,新华社记者架好摄像机,还有两名法官以个人身份到场观摩。
李哲亲自带队,带领村民沿河道设定五个采样点。
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编号、拍照、双人复核、密封签字。
样品带回现场实验室,三十分钟内完成初步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公民水证”
平台,生成不可篡改的时间戳与哈希值。
随后,律师团队依据这些数据起草诉状,当场递交模拟法院。
公证人员出具公证书,确认整个流程合规、可追溯、防篡改。
“这套机制完全符合《电子数据取证规则》。”
那位法学教授当众宣布,“如果这样的证据都不能被采纳,那不是技术的问题,是观念的落后。”
视频传上网后,舆论沸腾。
“#请尊重每一滴清水的证言#”
冲上热搜。
最高人民法院官微罕见转发,并配文:“科技发展不应成为证据认定的障碍,反而应推动司法进步。”
压力之下,湖南案件重启审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