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天傍晚,一辆没有标识的黑色越野车悄然驶入冯家屯。
车上下来两名男子,穿着普通,却带着专业勘察装备。
他们是公安部环境犯罪侦查局的便衣干警,奉命追查那处砖窑。
经突击搜查,警方在地下仓库发现了大量未使用的“缓释胶囊”
,以及一套微型喷洒装置,设计精巧,可通过无人机或人工投掷布设。
更关键的是,电脑硬盘中存有详细行动计划表,《冯家屯干扰方案》赫然在列,执行时间正是一个月前的那个雨夜。
消息传回村里,群情激愤。
有人提议去砖窑砸场子,被王海生坚决拦下。
“咱们不干违法的事。”
他说,“但要让他们知道,泥腿子也有牙齿。”
于是,在周博士协助下,一份详尽的《跨区域生态风险联防建议书》被提交至国务院办公厅。
文中首次提出建立“乡村环境黑匣子制度”
:在重点监测村部署独立供电的加密数据终端,一旦发生断电、破坏或异常排放,自动触发报警并上传最后一组数据至中央服务器。
与此同时,达瓦扎西代表冯家屯青少年监测队,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线上论坛发言。
她用流利的英语讲述那个雨夜如何发现红外信号,如何坚持复查三十次才确认异常。
“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愿意学习。
因为我们知道,未来的地球,要靠我们守护。”
这段演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传播,海外媒体称她为“来自中国田野的小英雄”
。
风波渐平,但改变已然发生。
九月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全民生态哨兵计划”
纳入“十四五”
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三年内投入二十亿元,覆盖五千个行政村。
首批一百个“土地学校”
开始筹建,教材以李哲主编的《种子的尊严》为核心内容。
李哲如期来到冯家屯。
他带来了印刷整齐的教材样书,也带来了一个承诺的兑现??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
那天早上,全村学生齐聚监测中心大厅。
李哲没有讲课件,而是拿出一颗普通的番茄种子,放在投影仪下放大。
“你们看,它有多小?”
他说,“但它体内藏着两亿年的进化密码,能感知光、水、土壤里的每一个分子。
它比任何仪器都敏感。”
他顿了顿,声音温和却坚定:“所以当我们说‘尊重自然’,其实是在学会听懂种子的语言。”
课后,王海生留他吃饭。
饭桌摆在院中,一盘炒鸡蛋、一碗腌萝卜、一锅玉米粥,还有一碟新鲜摘下的“初心”
番茄切片。
“没啥好菜。”
王海生笑着说,“可都是干净东西。”
李哲夹起一片番茄放进嘴里,酸甜适中,汁水丰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