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聪慧如蔡琰,此刻已然明了。
"
这第五条,想必是要搜集典籍吧?"
蔡邕朗声笑道:"
正是如此!
这父子二人四处搜罗,竟寻到为父头上!
不过信中言明并非索要,而是暂借,言明抄录后必将原物奉还。
"
蔡琰起身为父亲斟了杯清水:"
许衡欲在荆州兴学,向父亲借书,父亲所忧为何?"
蔡邕捧着水盏,面露难色。
"
昭姬,六代积累的万卷藏书,岂能轻易外借?我蔡家典籍涵盖经史、谶纬、天文历法、术数方技、诸子百家"
蔡琰会意:"
父亲是舍不得?"
面对爱女,蔡邕直言不讳:"
确是不舍恐其有借无还。
"
蔡琰浅笑道:"
既然舍不得,直接回绝便是。
"
蔡邕苦笑摇头:"
虽有不舍,奈何唉!
近日观董相国言行,似有废止洛阳太学之意"
一向从容的蔡琰闻言,顿时花容失色。
“此事断不可行!
雒阳太学自光武帝建武年间创立,历经百余载,岂能轻言废弃?此乃动摇礼乐根基之举!”
蔡邕深深叹息,向女儿蔡琰耐心解释其中缘由……他隐约洞悉了董卓的意图……如今董卓掌控雒阳朝政已近一年。
最初半年,他曾竭力拉拢士人,不仅为党锢之祸中蒙冤的士人,更擢升大批名士出任州郡要职,试图缓和关系。
然而无论董卓如何示好,士人阶层始终视他为仇雠。
以司隶为首的各地士族联手反扑——或口诛笔伐,或刀兵相向。
文斗者如这次司隶士族联合外州势力,公然谏言分立东西两都;武攻者有关东诸侯结成联盟,兵分三路进逼雒阳。
董卓与士人彻底势同水火,如今能倚仗的唯有西凉旧部。
既与士人决裂,董卓决心另起炉灶,重塑选官制度。
数百年来,士子皆需经太学考核出任郎官吏员,外放历练后再由郡国举为孝廉入郎署——这本是铁律。
但这条仕途对董卓已毫无意义,反成掣肘。
在此制度下选拔的官吏,无一不是他的政敌。
大汉各郡每年推举的两百余孝廉,几乎全是太学出身。
这些人在郎署逐年累积,十年可达两千之众,二十年倍增至四千,五十年后恐破万人……即便每年仅外放三成,数年之后亦将遍布州郡。
待其中佼佼者升任郡守要职,自然会把持举荐之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