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星星密布,一如三十二年前那个冬夜。
不同的是,这一次,有人记得每一颗星的名字。
一周后,市残联批准“归音工程”
升级为市级公益项目。
政府拨款一百二十万,用于建立全国首个“感官记忆档案馆”
,首批收藏内容即为“故人菜单”
中的十三道菜肴及其背后的故事。
媒体开始报道这场由一碗甜豆花引发的寻人奇迹,《都市晚报》头版标题写道:“味道,是最漫长的回家路。”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陈晓雨的身份恢复遭遇重重阻碍。
由于当年李桂芳销毁了所有原始证件,且第三机械厂档案在九十年代末一场火灾中损毁大半,无法直接证明她的出生信息。
公安部门要求提供DNA比对样本,可陈素芬夫妇早已火化,唯一可能的亲属线索,是厂里一位退休的老会计??据说他曾帮陈素芬保管过一封未寄出的家书。
林川带队奔赴城郊养老院,几经周折才找到那位九十七岁的老人。
他已神志不清,只会反复念叨:“工字布……红绸子……不能丢……”
但在他的床头柜里,林川发现了一个铁皮盒,里面藏着一张泛黄的信纸,开头写着:
>“大姐,若日后孩子们走散,请凭此信与半块红绸相认。
那布是我当年缝在晓雨衣领里的,绣了个‘工’字,是我们老杜家祖传的记号……”
落款是:**杜惠兰,1988年冬**。
杜佳诺看到这个名字时,整个人僵住了。
杜惠兰??她父亲的亲姑妈,也是她家族中唯一知晓当年火灾内幕的长辈。
而这封信,竟是写给陈素芬的!
“所以……”
她喃喃道,“我和陈家,本就有血缘之外的牵连?”
编号373迅速调取族谱比对,证实两家确为远房姻亲。
杜佳诺的父亲之所以会留下《食堂手册》,正是因为杜惠兰托付他保管这些旧物,希望有朝一日能物归原主。
一切终于闭环。
凭借这封信和红绸碎片,警方启动特批程序,正式为陈晓雨恢复身份。
当她接过印有自己名字的身份证时,手指久久摩挲着照片下方的汉字,忽然抬头问杜佳诺:
“……我能……改姓吗?”
“你想姓什么?”
“……陈。
我要……堂堂正正……做陈家的女儿。”
杜佳诺含泪点头。
仪式当天,共耕园挂起了横幅:“欢迎回家,陈晓雨。”
周念亲手做了十二道菜,全是母亲当年拿手的风味。
最后一道仍是梅干菜扣肉,他特意多蒸了一个小时,直到肥肉透明如琥珀,入口即化。
饭吃到一半,陈晓雨忽然起身,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