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的原型把他们引向了错误的目标,引向了生活中无益的一面。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个体心理学为神经症患者提供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吧。
这里所说的神经症患者,包括患有神经症的儿童、罪犯以及那些试图借助酒精来逃避积极生活的人。
为了快速有效地找出问题的根源,一开始,我们会询问患者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患者往往会把问题归咎于新的环境。
然而,这只是一种误解,因为在具体问题出现之前,患者就没有为环境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点在随后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如果一直是顺风顺水,那么,患者原型中的错误就不会显现出来。
然而,新的环境带来了新的考验,患者必须根据自己源于原型的统觉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种反应不是机械性的,而是创造性的,并且与左右其终身生活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早期个体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抛开遗传及其他独立因素的影响。
结果发现,原型会根据统觉对生活经历做出回应。
因此,要想取得任何进展,就必须对统觉进行深入研究。
至此,我们总结了一百多年前的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个体心理学在新的领域里走了很长的路。
众所周知,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学理论和精神病学理论。
一位心理学家可能选择一个方向,另一位心理学家可能选择另一个方向,谁都不相信别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许,读者也应如此,不要轻信盲信,最好能对各种理论进行一下比较研究。
这样,你会发现,我们并不认同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为代表的“策动(驱力)心理学”
,因为他们所说的“驱力”
包含了太多的遗传因素。
同样,我们也不认同行为主义学派所说的“条件”
和“反射”
这样的概念。
这是因为如果不了解个体的生活目标和努力方向,单纯以“条件”
和“反射”
来构建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是毫无意义的。
在上述心理学流派中,没有一个把个体的目标作为研究对象。
诚然,说到“目标”
二字,很多读者都会感到有些困惑。
的确,这个概念应该更具体一点,更明确一点。
所谓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要力争活成上帝的样子,而“活成上帝的样子”
当然是“终极目标”
,即“目标中的目标”
。
教育工作者在引导自己或者孩子活成上帝的样子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