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十章社会适应不良
banner"
>
我们知道,社会适应不良是因为个体感到自卑并追求优越所引起的社会后果。
“自卑情结”
与“优越情结”
这两个术语本身已经揭示了社会适应不良所带来的后果。
无论哪种情结,都与胚质无关,也与血缘无关,只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然而,为什么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这些情结呢?事实上,人人都有自卑感,人人都会追求成功、追求优越,而这正是构成个体精神世界的必要因素。
之所以不是人人都陷入这些情结当中,那是他们的自卑感和优越感受到某种心理机制的制约,成了积极的社会因素。
这种心理机制包括社会兴趣、勇气胆识、社会情感以及社会共识等。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一心理机制的功能与失效问题。
其实,只要自卑感不是太重,每个孩子都会努力成为有价值的人,或者说,成为生活中有用的人。
为此,他们会去关注他人。
社会情感和社会适应是由此产生的正确和正常的补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优越的追求势必会导致这样的发展趋势。
任何人都不会发自内心地说:“我对谁都不感兴趣。”
也许,他会表现出对谁都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却无法自圆其说。
实际上,他往往会特意声称自己对他人很感兴趣,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对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恰恰是对社会情感普遍性的无声证明。
但是,社会适应不良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边缘案例”
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起源。
所谓“边缘案例”
,指的是虽然自卑情结的确存在,然而,由于个体处于非常有利的环境,所以症状没有表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情结处于隐蔽状态,或者说,具有一种隐蔽倾向。
因此,如果个体没有遇到困难,便会表现出非常满意的样子。
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尽管在言语和观点上看不出来,但是他的态度却清楚地表明他其实是非常自卑的。
这就是所谓的自卑情结,是自卑感放大的结果。
饱受自卑情结困扰的人往往会想方设法从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所谓的负担恰恰是自我至上的情结强加给自己的。
有趣的是,有些人会努力隐藏自己的自卑情结,而另一些人则会大大方方地承认:“我有自卑情结。”
承认自己有自卑情结的人常常因为自己的坦诚而扬扬自得。
他们觉得自己非常伟大,因为他们承认了别人不敢承认的事情。
他们会自言自语道:“我很坦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