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观众入场前需交出手机,关闭灯光,戴上特制骨传导耳机,体验纯粹的声音叙事。
散场后,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去。
有人跪在地上痛哭,说听到了十年前车祸身亡妻子的最后一声呼吸;有人激动地拥抱陌生人,声称片中某个孩童笑声与自己失踪多年的弟弟一模一样。
田昕薇坐在角落,看着这一切,忽然感到一阵虚弱袭来。
忆钙石自昨晚起就开始发烫,几乎灼伤皮肤。
她解开衣领查看,发现那道婴儿蜷缩状的胎记正在缓慢移动,沿着锁骨向上攀爬,仿佛体内有另一颗心脏正在苏醒。
她明白,这是成为“永久容器”
的征兆。
某些人天生就能承载更多声音,而当量变积累到极致,身体本身就会转化为新的回声井。
她没有恐惧。
只是拿出笔记本,写下最后一段备忘:
>“若有一天我无法再说话,请把我埋在百色山火遇难者纪念碑下。
不必立碑,不必悼词。
只需每年清明,让孩子们在那里唱歌。”
>“歌声是最好的肥料。”
冬至那天,她独自登上昆仑山脉一处无人雪峰。
这里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回声井候选地,空气稀薄,万籁俱寂。
她脱下外套,将忆钙石贴紧胸口,盘膝坐下,开始吟唱一首云南民谣??那是李阿妹教她的,关于一只受伤的鸟如何学会重新飞翔。
歌声很轻,却被风带走,传向四方。
三天后,登山队发现她已停止呼吸,但身体未僵硬,体温仍维持在36.5℃。
更诡异的是,方圆百米内的积雪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纹路,组成一幅巨大声谱图,经分析正是她最后吟唱的旋律。
他们不敢移动她。
而就在那一刻,全球所有已知回声井同时震动,持续整整十三分钟??恰好等于《你说我听》平台上线至今的总用户在线时长之和。
多年以后,地质学家在该雪峰地下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矿物结构:一片由忆钙石构成的立体网络,形似人类大脑,脉络分明,仍在缓慢扩展。
检测显示,其活性反应与全球人类集体情绪波动高度同步。
人们开始称它为:
**地球的耳朵。
**
而在某所小学音乐课上,老师播放《听见告别》的片段。
一个小男孩突然举手:
“老师,我刚才听见有人叫我小名。”
“谁?”
“不知道,声音很老,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
他说:‘继续唱啊,我们都听着呢。
’”
教室陷入短暂沉默。
然后,全班齐声唱起那首云南民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