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做事的愿望不强烈,内心不那么渴望目标的实现,那么就不会有下定决心寻找实现目标的想法。
所以稻盛和夫认为人们不仅要在内心擘画一幅蓝图,还要生出强烈的愿望,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绝,只有这样,才能让梦想的种子真正生根发芽。
在谈到个人的梦想和愿望时,稻盛和夫这样说道:“要有‘几近疯狂的渴求’,三心二意的想法千万要不得,你的愿望必须强烈到让你朝思暮想,时时刻刻都记挂在心。
从头顶到脚趾,全身都充满了这个念头,假设哪天受了伤,甚至伤口流出的不是血,而是这个‘想法’。
这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
在解释强烈愿望的作用机制时,他曾这样说道:“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始终抱有强烈的愿望,心中蓝图就必能实现。
换句话说,无论如何也要达到目标这一愿望的强烈程度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经营的课题所困扰、苦闷、彷徨是经营者的家常便饭,聚精会神于悬案,日日夜夜废寝忘食,持续将思维聚焦在一点,直至突破,能否做到这一点是事业胜负的分水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同样很有能力,同样非常努力,却无法像那些管理精英和技术精英那样获得成功,原因何在?有人可能会将其归结为运气问题,但也有可能是欲望不够强烈,缺乏那种“必须实现目标”
的决心,只有那些将强烈愿望渗透到潜意识里去的人,才能够努力将事情做好。
比如,同样是完成月销量10万的目标,两个能力相似的人可能都打算拼一下,第一个人努力了半个月,只完成了不到3万的订单,按照这样的速度,基本上很难完成10万的订单目标了。
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因此无奈地放弃了这个目标,不再像过去那样努力,最终一个月只完成了5万订单。
第二个人在努力了半个月后发现自己只完成了3万的订单,距离预期目标还非常远,尽管别人不断在他的耳边絮叨:“恐怕不行吧,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依然朝思暮想地在心里琢磨如何实现其愿望的办法,不断提醒自己要尝试其他不同的招数,结果是,他真的找到了提升订单的窍门,顺利完成了月销量10万的目标。
稻盛和夫认为,很多人会被一些常识性的判断所误导,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常常会按照往常的经验或者他人的经验做出“我不行”
的判断。
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想法就会被束缚住,从而失去继续向前奋进的动力。
按照稻盛和夫的说法,越是遇到困难,越是应该保持强大的自信和强烈的愿望,如果自己真正想要做好一件事,就不能够放松内心的渴望,就该有越挫越勇的斗志。
稻盛和夫认为强烈的愿望应该渗透到潜意识中去,而激发潜意识的方法一般包括外界的突然刺激以及反复的体验。
当一个人反反复复做某件事,或者反复思考个人的目标时,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渗入潜意识。
一旦渗入个人的潜意识,那么这个强烈的愿望在必要时定会跳出来提示和指引人们的行为。
对于这一点,稻盛和夫深有体会。
比如稻盛和夫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的事一筹莫展,某一天,他一个人在酒店小酌,忽然听到邻桌的陌生人说话,听上去对方似乎是自己正在思考的那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他非常激动地起身向对方虚心请教有关问题,此后,两个人便热情地攀谈起来。
而通过这一次谈话,稻盛和夫下定决心开启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同样,在成立KDDI时,稻盛和夫也曾反复推敲构思方案。
然后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个经济团体的聚会,并和前来演讲的通信领域技术专家偶然相遇,结果是,稻盛和夫拿定了主意推动新的事业计划。
在稻盛和夫看来,自己之所以会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定决心创业,就是因为这些创业的强烈愿望早就渗透进了自己的潜意识,自己不过是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驱动了潜意识。
他希望所有追逐梦想的人,都要努力给自己的内心注入更强烈的渴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