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复述。
在幼儿复述故事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注意倾听,不要轻易中途打断幼儿的讲述。
只有在幼儿遗忘了主要情节与复述不下去时,教师才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幼儿顺利地完成复述。
如发现幼儿的复述遗漏了情节或者有讲错的地方,只要幼儿能继续讲下去,就不要打断他,待他复述结束后,再启发幼儿互相补充或纠正。
(3)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复述的机会。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有练习复述的机会,每次复述活动都要有计划地考虑复述的人次,尽可能使更多的人参加复述,使每个幼儿都有在集体面前练习的机会。
幼儿的能力有差异,在安排复述内容时,也应区别对待。
对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可安排他们讲述比较容易的内容,或复述部分内容(讲故事中的一段,或扮一个角色),以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对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则可安排他们讲述内容比较丰富而且较长一点的作品,在言语表达技能方面也可提出较高的要求。
(4)对幼儿的复述要有评议。
每个幼儿复述后应有评议,复述活动结束时还应对幼儿的复述有总的评价,以启发幼儿再次复述的兴趣和提高复述的质量。
四、幼儿表演故事
表演故事是幼儿以故事内容为线索展开的角色扮演活动。
表演故事并不是戏剧表演,属幼儿“自娱自乐”
的活动,他们不为“观众”
表演,也不需要观众。
他们常常是因为“有趣”
而在“玩”
。
教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故事时,要处理好“表演性”
与“游戏性”
的关系,防止出现“重表演、轻游戏”
的倾向。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的关系。
(一)“游戏性”
先于“表演性”
为幼儿开展表演游戏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包括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和合作,决定演什么和怎么演等问题,按照他们的想法和方式方法来表现故事内容;活动的进程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推动,既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来自于教师的建议和引导。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幼儿“表演性”
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期望幼儿在听完故事以后能够立即“生动表演”
,是对幼儿不切实际的要求。
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不生动逼真到生动逼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和引导幼儿伙伴之间的讨论和评议,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逐渐提高幼儿的“表演性”
水平。
“游戏性”
应当贯穿和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
则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提高完善,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适合幼儿表演的童话故事很多,下面仅举一个实例来分析。
适合幼儿表演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