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童话(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什么是童话的象征

童话的象征是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独特方法。

象征也就是比拟、譬喻。

童话人物形象常常是象征性的,为了表现某种性格或说明某个事理,作者从生活中找出某些人、物、现象,甚至某种社会观念的性格、性质和特征,集中到童话人物的身上,然后又赋予他们以个性,并使之依照这一个性去说话、行动,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

例如,《宝葫芦的秘密》里面那个青不青、黄不黄、唠唠叨叨地跟王葆纠缠不清的葫芦,就是象征社会上不劳而获的思想;《拔萝卜》中的小耗子是共同完成某件大事不可缺少的微薄力量的代表;《孔雀石箱》中把富饶美丽的乌拉尔矿山大地,幻化为“铜山娘娘”

的形象,她长得美、活泼,爱跟凡人开玩笑,她厌恶工厂主,把矿石沉下去,就是对掠夺的反抗;意大利作者罗大里在《假话国历险记》中塑造的童话形象“本韦努托”

,是个终身只能站立,一坐下就会变衰老的人。

但是,他为了帮助别人,冒着缩短寿命的危险不断坐下,最后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这一象征性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舍己为人的品质。

2.正确认识、运用象征手法

童话的形象固然都有象征性,但是不能把它简单化地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画等号,因为反映在童话中的生活不是人类现实生活本身。

童话的象征性有时是通过作品中形象的思想、行为或活动表现的,有时是通过整个故事内容表现的。

童话中象征性的人物、事物与被象征的人物、事物,常常是在某一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不是在任何方面都一致的。

例如用狼象征一些人的贪婪,但只能取这一点。

鸽子象征和平,但它也偷吃粮食。

所以物和人不能完全等同。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普希金)中老渔夫是淳朴农民的象征,老婆总不满足是象征贪得无厌,但不能因此而误解为丑化劳动妇女。

既不能简单地把童话形象视为人类哪个阶级或阶层的代表,也不能把童话中的某个情节视为对某个事物的影射,否则就会把童话的象征性简单化、庸俗化。

童话中的象征性只能概括事物的某一点特征,并不包括被象征者的一切。

读者应该从所塑造童话形象的性格、活动的全部含义去看这个童话要说明的主题,看它通过象征到底在歌颂什么,讽刺什么,暗示什么,揭露什么,这种象征有没有积极作用,它是否抓住了所要象征的生活中某些事物最重要的特征和性质,这样才能正确地了解童话所象征的东西。

经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再有人认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太”

形象是诬蔑劳动人民了,而会发现这个童话与劳动人民无关,它的矛头指向作者所处时代的统治阶级。

(三)拟人

1.什么是拟人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

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对动物、植物及其他无生物的拟人化;对各种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拟人化;对某种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在先秦诸子《庄子·秋水》里的“望洋兴叹”

,讲的是河伯(河神)因为涨了大水,自以为力量大得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见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才感到自己渺小,仰望海神发出叹息,这就是把河、海人格化了。

中国古代不少寓言都是采用拟人手法。

为什么拟人这一艺术手法始终被广泛用于童话之中呢?这与儿童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孩子们喜欢拟人,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最先认识的是人,最熟悉的也是人。

所以教给他们新知识时,常常用熟悉的人做比喻。

儿童,特别是幼儿受认识水平的局限,总喜欢把一些非人的东西理解成人,他们常常自认为娃娃、玩具或小动物能听懂自己的话,和自己有同样的心情。

因此孩子喜欢童话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拟人化是譬喻和象征的一种有效表现方法,成人也喜欢用这种形式编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帮助孩子认识新事物和了解一些事理。

这就是古今中外拟人体童话占极大比例的原因。

2.运用拟人手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