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陶行知生平(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陶行知生平

banner"

>

(一)童年与青少年求学时期(1891—1917)

陶行知原名文濬,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1891年10月18日生,一家躬耕自食,家境清寒。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但因生活贫困无力入私塾读书,6岁时邻村的一位塾师视其资质聪颖,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8岁到万安镇经馆伴读,11岁又回到黄潭源自学,有时也帮父母参加田间劳动。

1906年,15岁的陶行知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读书。

因陶母在本校帮佣,英人校长唐进贤喜欢勤劳聪明的陶行知,准其免费读书。

陶行知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

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

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

的座右铭。

1908年,17岁的陶行知在崇一学堂毕业后独自远离家乡,考取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因不满该校歧视非教徒学生,入学三天后便愤而退学。

18岁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就读,是该校的首届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担任金大学报《金陵光》中文版编辑,他利用这个刊物热忱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陵大学,他受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

的观点影响,把他的原名“文濬”

改为“知行”

他大学学习十分刻苦,1914年陶行知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毕业典礼上,他以优异毕业生的资格,宣读了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论文表露出了他最初的教育救国的思想。

1914年23岁的陶行知在大学校长包文先生的鼓励和亲友的赞助下赴美留学,考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

第二年便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原因是他深信没有真正的公众教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且他认为第一流的哥伦比亚大学是他攻读教育的最好的学校。

他决心将来为祖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奉献终身。

他认识到“教育苟良,则人民生计必能渐臻满意。

可见教育是建设共和最重要之手续。”

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

文凭。

出洋留学,使年轻的陶行知扩大了眼界,接触到欧美新的教育思想,加深了改造处在内忧外患中的祖国之愿望。

1917年秋,陶行知接到南高师聘书后回国,开始了他毕生为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而奋斗的艰难历程。

(二)提倡教育改造时期(1917—1922)

陶行知留美回国后,即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后任南高师教务主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