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倘不赶早在本身和后辈身上培植一种不可屈挠的精神,将何以为国呢?”
。
他还指出:“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无我的容量,也是做人中人的最重要精神。”
他将这几种精神合起来,“称它为大丈夫的精神”
,并且强调“我们处世应变,要有大丈夫的精神。”
1925年,他又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再次强调:“应付环境必须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
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
。
就在他不幸逝世前几天写的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的《最后一封信》里,对这种“大丈夫的精神”
作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概括。
他写道:“平时要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
(三)培养“公德”
和“私德”
,建筑“人格长城
早在1919年,陶行知就曾指出,培养学生的公德和私德都是德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到了1942年,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所做的《每天四问》演讲中,再三强调公德和私德是健全人格所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德”
和“私德”
是建筑好人格长城的基础。
建筑好人格长城,具有“人格防”
能力,才足以抵御一切不道德、伪道德的侵袭,才足以立住“做人的根本”
,才能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在公德方面,他认为公德是服务社会国家的根本。
一个人应以“公德”
为前提,顾到公德,卫护公德,集体才能“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
。
否则,只顾个人私利,则这个集体一定要衰败下去。
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
。
因此,“我们在每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
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
在私德方面。
他认为私德乃个人立身之本,也是公德的根本。
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
由私德的健全,建筑起“人格长城”
,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才能为集体谋利益。
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