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研究者是一名幼儿教师;研究问题来自于研究者平日的教育实践:班上的一名幼儿经常打人,给同伴带来伤害,造成班级秩序的混乱,令教师感到苦恼;研究目的在于控制、减少该幼儿的不良行为,避免同伴受欺负,使班级秩序稳定和谐;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采用准实验方法(具体内容参见第五章)中的ABAB循环法。
具体行动过程,在研究开始前,研究者通过研习有关理论、阅读文献选定了几种干预幼儿行为的措施,经过预先的试行,最后确定以奖励作为核心干预措施。
以四周为一个研究时段,进行实验处理(如案例中所述)。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很好地运用了观察法:以时间取样记录幼儿的打人行为出现的频次,并以此为依据绘制了幼儿行为变化图。
通过图表中反映出来的幼儿打人行为频次的变化曲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项行动研究的效果。
本章小结
行动研究是近些年来在教育研究领域比较受关注的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活动。
本章对行动研究法的定义、特征、类型与适用范围和基本模式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行动研究实施的方法与要求作了具体的介绍。
并对行动研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中的意义、适用的研究课题和注意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以期能够给大家在学前教育活动开展行动研究中提供支持和帮助。
思考与练习
1.行动研究的定义、特点是什么?
2.谈谈行动研究的类型与适用范围。
3.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4.结合实际谈谈幼儿教师为什么要成为行动研究者?
5.学前教育研究中进行行动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6.结合实习活动选择一个适用于行动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行动研究方案,并尝试行动研究。
阅读导航
在21世纪背景下,开展行动研究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有关专家学者积极地引领教师们踏上行动研究的航程。
北京大学的陈向明教授编写出版的《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参与式培训的组织方法,并收集了210个培训活动案例供读者参考。
参与式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育和培训方法,强调调动学习者的已有经验,与同伴平等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以提高批判反思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本书对参与式方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操作要求等进行了探讨。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明了,活动可操作性强,可以给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生动的培训实例和阅读资料。
[1]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对普教科研的体会与认识》,2007年11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负责人国家级科研培训会上的专题报告。
[2][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轮》,19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郑金洲:《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上海:上海高教科研,1997(1)。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45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杨爱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258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叶谰:《学校教育研究方法》,24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施良方:《中学教育学》,504~507页,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9]刘晶波:《学前教育科学研究》,38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刘晶波:《学前教育科学研究》,38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0~17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