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banner"
>
(一)晨(午、晚)检
在儿童早晨起床或入园时,中午起床及晚间入睡前(寄宿制幼儿园),应通过一问、二摸、三看、四查进行健康状况的观察。
如儿童入园时,要询问有无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摸摸他们的额头、颈部、手心是否发烫,腮腺及淋巴结是否肿大;看看他们的神态、口腔、眼、皮肤等有无异常;查看他们口袋里有无不安全的东西,如纽扣、图钉等。
在观察中如发现儿童身体不适,应量量体温,发现可疑传染病者,应立即隔离观察(参见本书第七单元第五课)。
(二)进餐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饮食要定时定量。
儿童要安顿吃饱。
一般儿童要做到一日三次正餐,上午、下午各加餐一次。
年龄大点的儿童,上午的加餐可以取消。
每天按一定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吃饭,天长日久,儿童就会形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消化器官会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在每次吃饭前就做好了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到接近吃饭的时候,就会自动分泌消化液,产生饥饿感和食欲。
若儿童不定时吃饭,经常吃零食,胃里不断存留和消化食物,胃肠道得不到休息,到了该吃饭时没有食欲,时间长了会影响儿童的健康。
吃饭除了要定时,还要定量。
特别是要防止儿童爱吃的食物吃得过饱,不爱吃的食物吃得过少,以致饥饱不均,这样易造成胃肠道消化功能的紊乱。
(2)要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
食物被咀嚼得是否充分,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如对蛋白质食品特别是肉类,咀嚼不充分,则消化吸收率明显降低。
被充分咀嚼的食物能与唾液融为一体,并把食物中味觉物质溶解出来,能使儿童品尝出食物本身丰富的滋味,使食欲得到充分的满足。
充分地咀嚼可以向饱中枢频频发出刺激信号,以避免出现过饱的状态,此外咀嚼还能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齿龈肌肉组织的健康。
因此,儿童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快,而吃汤泡饭、水泡饭,食物未被充分咀嚼就咽下去了;有的保教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催促孩子快吃,吃得慢的孩子有时会遭到训斥,这样不仅舍弃了咀嚼的好处,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儿童的消化吸收。
(3)要精神集中,不要边吃边玩。
食物的色、香、味对引起儿童的兴趣十分重要,进食和消化的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和调节。
有的孩子喜欢在吃饭时说话,有的孩子边吃边看画报或电视,这样就不能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也不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进食过程的调节。
要为儿童创造安静、愉快、有次序的环境,在吃饭时,成人不说与吃饭无关的话,饭前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
有时孩子吃得少一点,也不要勉强他们多食,过多的干涉,反而会引起厌食,更不能在吃饭时责备孩子,要让他们集中精力进食。
(4)爱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有些儿童爱吃甜食、零食,如蛋糕、糖果、巧克力等食物,不爱吃豆制品、一些蔬菜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