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过程。
这样一个“熬”
的过程,使每一个现在都成为一种“苦”
而不是“乐”
的代名词,教师和学生希望用这样的“苦”
演绎一个“苦尽甘来”
的故事。
然而,“苦”
沉淀在了不可逆转的生命历程中,失去了一个个现在,未来无论苦与甘,都无法补偿。
每一个现在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验过程,需要有独立而完整的价值承载,而无法用未来赋予。
因此,失去当下的趣味,就失去了部分无法重复的生命。
与此同时,现在的“苦”
,是无法与那个未来的“甘”
相互置换的,被逼迫的学习,被放弃的“差生”
,被取消的副科,被填满的时间,与教育背道而驰的“苦”
根本无法换来教育意义上的“甘”
。
因此,即使牺牲了现在也无法期许未来,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哀。
而这种悲哀之所以会一直悲哀地存在,是因为人的“沉沦”
。
身处教育场域中的教师沉溺于现在,成为被动服从、无法反抗的“沉沦人”
。
“‘沉沦人’即‘不真实的自我’的‘匿名’人处于‘在场’模式,只存活于现在。
而沉沦人受到日常惯习的影响,他的存在就可以简化为孤立的现在的简单‘在场’,而真实的自我则能够超越现在,把过去和将来融合到现在。”
[8]沉沦的教师丧失反思和批判能力,无法“把过去和将来融合到现在”
,这样的“现在”
必将成为“无法回忆的过去”
,也将通向一个“不能希望的未来”
。
在这种意义匮乏的时间中,教师的自我既无法立足现在,也无法创造于未来,认同的危机被捆绑在时间之上,无法解脱。
原本,人们是有能力超越现在的,因为,过去和将来可以表象于现在,过去由记忆和“客我”
来得到象征性的体现,而将来可以通过对姿态所做的反应的预料与预期来体现。
人类不仅生活于现在,也能突破现在。
因为人类的反思性能力指的就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
它既包括记忆,也包括预见性。
[9]而丧失了价值追求的教师,失去批判和反思的能力,从而失去自我超越的内在冲动和现实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