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教师可利用的最主要的社会资源就是学生和家长。
然而,教师在利用所拥有的这些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很容易触及职业伦理,无论是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是教师内心对师生关系的理解,都会伴随这种关系的利用而发生改变甚至扭曲,直至伤害到具有神圣性的教育过程本身。
教师对社会资本的利用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教师对过往师生关系的利用。
当教师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曾经的师生关系时,学生会出于对教师的感激而为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此,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就会变质。
师生关系是以知识和情感为纽带而建立的,利益关系的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师生关系的单纯性,从而使教师对这种关系产生复杂的心理体验,对自我的认同发生动摇。
另一种是教师对当前师生关系的利用。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旦利用了学生和学生家长,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自己作为教师的教育资本。
教师会因为与家长之间的利益关系而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其手中所掌握的包括教育关注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分配就受到影响而有失公允。
这影响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学生,而很可能是一个班的学生,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所有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理解和他们整个价值体系的建立。
因此,当教师利用当下的师生关系为自己获利时,其代价却是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尊重,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以及师生关系的纯净。
所有这些都会叠加起来,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尤其是道德层面的自我认同。
四、教师自我认同的道德资本困境
道德资本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道德上的优越感和充实感。
道德资本是无形的,但是却在最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的自我认同。
“我们的自我存在本质上与我们对善的理解相联系”
,“我们必须调整我们自己趋向善,所以决定我们确定与善的关系也就决定我们生活的方向”
。
[9]因为,“自我只能是存在于道德问题空间中的某种东西”
。
[10]因此,对于个体的自我认同而言,道德资本是至关重要的依据。
教师职业所内涵的无私奉献的道德意蕴,令选择了这一职业的人具有较为强烈的道德需求。
这种需求是存在主义所言的“人需要奉献的对象”
,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内心深处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教师职业正是这样“成人之美”
的职业,教师在职业中通过付出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去完成一种自我生命对他人生命的影响。
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我是一个好老师”
的感觉,获得良心上的踏实与满足,这是教师自我认同的核心所在。
然而,在变革的时代中,尤其是人们的道德生活发生裂变,内心的价值标准倾斜之后,教师职业的外在环境以及教师群体自身的道德追求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上的优越感**然无存,教师赖以建立自我认同的道德资本被削弱甚至毁损,教师的自我认同面临着深层的危机。
(一)教师群体自身的道德问题,令教师个体难以获得应有的道德优越感
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与其群体的自我认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
当教师群体被贴上“灰色收入”
“道德败坏”
“不负责任”
等各种标签的时候,教师个体也会笼罩其中,无法脱身。
所以,一些教师会谈到当别人问及自己的职业时,有时都不想说是当老师的,因为现在老师的名声不是太好。
也许这只是瞬间的感受,或者是个别化的感受,但只要这种感受存在,就意味着一部分教师缺少了教师应有的尊崇感,尤其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