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说的是进程,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课程”
的意义已非常相近。
课程在词源上的这种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唐宋以来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学校体制的完善促进了课程概念的发展,在随后的明、清直到近代,课程的使用范围越来越集中于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范畴。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趋频繁,在翻译领域开始用“课程”
来翻译英文中的“curriculum”
和“course”
。
至此,汉语中的课程的概念开始跟近代外语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接,实现了从传统课程概念走向近代课程概念的这种发展。
在西方,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H,1820—1903)在1859年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
(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
据《教育大词典》解释,英文“curriculum”
一词源自拉丁语cursus,意思是“跑马道”
[4]。
课程在西方的这种古典用法跟我国唐代的用法类似,都跟学校教育相去甚远。
只不过后来人们根据“跑马道”
的意思引申为“跑的过程”
,由此具有了过程的意义。
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courseofstudy),简称“学程”
。
在当代课程论研究领域,有些西方学者对“curriculum”
提出了批判,认为它在教育中强调的是静态的教育内容,而相对地忽略了学习者与教育者的动态的经验和体验,因此,在当代的课程理论文献中,许多课程学者对“curriculum”
的词源“cursus”
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cursus”
原意指“跑的过程与经历”
,引申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具有了动态的意义。
(二)课程的定义及其辨析
在当代,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赋予课程以更丰富的内涵,由此出现了对课程的更多的理解。
归纳起来,最典型的课程定义主要有如下三种:
1.课程是学校中的教学科目和活动
这是一个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定义,人们习惯上把课程看做是学校中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或者指代具体学科(狭义的课程)。
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课程的定义是这样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和一类活动。
[5]斯宾塞所使用的“curriculum”
,指的也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明确地指向了教学科目。
这种理解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欧洲中世纪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
。
近代以来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最终确立,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课程的定义基础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