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014年,OECD国家平均将91%的教育经费用于经常性支出,而这一比例在过去数年间的变动大致如图5-23所示。

在OECD国家,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经常性开支的比重大致稳定,而用于高等教育阶段经常性开支的比重在过去20年间则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这可能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高校在资本性投入上比重较大有关。

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OECD国家,经常性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并不像我国那么高,这意味着在OECD国家留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基建投入。

图5-231999—2013年OECD国家经常性教育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

资料来源:OECD历年《教育概览》。

在考察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时,教育经常性费用中用于人员经费的比重也通常是一个比较的指标。

考察近年来OECD国家的经常性经费支出,发现不管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经常性费用支出中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都占据了大部分,并且在基础教育阶段会更为明显。

整体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大约80%的经费是人员经费,高等教育阶段则为65%~70%(见图5-24)。

图5-241999—2012年OECD国家人员经费占经常性经费的比重

在我国,对教师人力资本的重视显然不如OECD国家。

图5-25展示了1995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费中,用于教师的人员经费比重,可以看出这一比重是一路下滑的。

1995年,教育事业费中60.88%的费用用于教师人员开支,到了2015年这一比例已经下滑到了41.10%。

这意味着教师通过工资福利获得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教育经费的增长,体现了对物的重视与对人的轻视,未来还需各级政府进一步努力改善。

图5-251995—2015年我国教育事业费中用于教师的人员经费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22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23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22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曾晓东、曾娅琴:《中国教育改革30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卷》,10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