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

banner"

>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把巴赫的DaswohltemperierteKlavierPr?ludiumundFuge译作“平均律”

不仅是个错误,更是一个误解。

我在《谐和律之于平均律》一文中把wohltemperierte[1]译成“谐和律”

,直接的翻译应是: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曲集)。

Klavier是指键盘乐器,巴赫时代还没有今天的钢琴,因此提议把DaswohltemperierteKlavierPr?ludiumundFuge译成“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

“谐和律键盘曲集”

,甚至可以简单译成“谐和律”

或“谐键曲”

但在什么都以权威为准的中国文化界,我个人没有可能改变习惯和共识,然而我又不敢将错就错,这里生怕混淆,文章还是沿用传统英语缩写WTC[2]代替中文的“平均律”

在大庭广众之下通篇演奏巴赫的WTC,无论对演奏家还是听众都是一场“屠杀”

行为。

巴赫曾为自己学生尼古拉斯·格贝尔(NicholasGerber)弹过,那是学术上的探讨,一对一的交流,但在今天消费场合的音乐厅里,这是多少有点可怕的事情。

我自己就去听过这样一场音乐会。

音乐家卓越无比,听众全神贯注,我也十分投入,但最终还是气喘不过,什么都在高超演技(virtuoso)的夹层之间惊恐消失。

巴赫两套WTC,实在不是为了今天消费娱乐的音乐厅所写。

1722年巴赫完成以半音依次排列的第一套24首前奏曲和赋格(BWV846–893)。

通过这个作品,巴赫运用谐和律[3]探讨五度循环(thecircleoffifths)中所有调性色彩的可能。

这对巴赫来说是个卓绝的努力,几乎可以说是“堂·吉诃德式”

[4]的不切实际:谐和律我挤你推,相对平衡的调节之间,又要顾及个别调性的特殊,把所有24个调式塞进五度循环的圈子里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在巴赫之前没有先例,因为通常所用的调式实际并不很多,而且有些调式几乎不能成立,所以巴赫的二部和三部创意曲[5]都只用了15个调式。

WTC调性排列以半音的大小调为顺序,从C大调开始,通过C小调、C#大调、C#小调、D大调,至B小调结束。

12个半音,各有大小调两个,24个调性都有一对前奏曲和赋格。

尽管48段音乐,但一般公认24段,因为前奏曲和赋格之间音乐关系密切,音乐思路延续连贯,是一个调上前后两段。

前奏曲结尾的和声有时悬吊半空,似乎有待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WTC是个统一连贯的整体。

WTC不只是巴赫个人的创造,也是西方音乐承上启下的一个开口。

巴赫在此留下包容万象的极端和巨细无遗的创意和可能。

我在WTC里看到后来很多音乐家的语言和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