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交响化的人物素描——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
banner"
>
1896—1897年,32岁的理查·施特劳斯在慕尼黑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期间,根据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MigueldetesSaavedra,1547—1616)的小说《堂吉诃德》(DonQuixote),为大提琴、中提琴和大型管弦乐队创作了一部同名交响诗,副标题为“骑士主题的幻想变奏曲”
(FantasticVariationsonaThemeofKnightlyCharacter),这是作曲家继上一年完成他根据尼采的同名散文诗而创作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sprachZarathustra,Op.30),以表达他对这位伟大哲学家崇高的敬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交响音乐作品。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中最受人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ElingeniosohidalgodonQuijotedelaMancha),分两部出版(第一部于1605年,第二部于1615年出版),原本是为反对当时文学作品中盛行的骑士小说而创作的一部滑稽讽刺性作品,书中用夸张的手法极为生动地描写了一位老骑士,由于阅读了过多的骑士小说而“中毒”
不浅,在失去理智和判断力后,骑上他的老马驽骍难得,带着骨子里崇尚现实价值观的仆从桑丘·潘沙,前后三次离开家乡寻找他的冒险生涯。
小说出版后迅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受各国读者欢迎,至今不衰。
堂吉诃德也是被后人再利用、再创作的热门人选,他与唐璜、浮士德一起,是西方严肃音乐中表现最多的三个人物。
自17世纪以来的三四百年间,至少有20部歌剧和芭蕾舞剧源自这部小说,知名的作曲家中除了理查·施特劳斯,还有普赛尔、帕伊谢洛、皮钦尼、萨里埃利、门德尔松、多尼采蒂、明库斯、伊贝尔等。
交响诗《堂吉诃德》完成于1897年,第二年的3月8日在德国科隆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
《堂吉诃德》与1898年创作的准自传式交响诗《英雄的生涯》Op.40一起,被认为是理查·施特劳斯全部交响诗中最为雄心勃勃的代表作。
据说,在写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理查·施特劳斯创作《堂吉诃德》是为了嘲弄自己。
在这部交响诗中,他不仅恰当地表现了塞万提斯小说中人物的幽默性,更通过其刻意在音乐中赋予的崇高感,表达出人性中的博爱和怜悯,用笔下的音乐,形象地刻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堂吉诃德和现实主义者桑丘·潘沙一主一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理查·施特劳斯宏大、华美而活泼的后期浪漫主义乐风明显带有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印记,特别是将瓦格纳规模宏大的乐剧音乐的表现手法用于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文学性标题音乐作品——交响诗,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一大突出创新与成就,其**澎湃或充满诗情画意的旋律、精巧绝妙的对位、色彩斑斓的配器、大胆辛辣的和声和突兀多变的调性,彰显出其超越同时代作曲家的卓越音乐天赋和才智,表明他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外在形象的描绘能力和内心细节的刻画能力。
在交响诗《堂吉诃德》中,理查·施特劳斯为了尽可能形象地表现堂吉诃德的个性和他的“丰功伟业”
,采用了“交响协奏曲”
(Sinfoe)的曲式,由不同的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合奏(但更像结构自由的交响曲而不像协奏曲),通过个性化的音符和拟人化的配器,创造性地用富于变幻的音乐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素描。
其中,独奏大提琴用来表现堂吉诃德,中提琴和大号用来表现滑稽的桑丘·潘沙,特别是独奏大提琴,在全曲中所占的比重和分量相当大,这也是这部交响诗的一大特点。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大提琴独奏家都被邀请过担纲演奏大提琴的独奏部分,这在其他同类交响音乐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交响诗《堂吉诃德》全曲包括一段引子、一个主题、十段变奏和一个终曲乐章,主题之后的一段段变奏构成了这部交响诗的主干,音乐充满了诗情意趣,形象地描绘出风车、羊群、飞马、魔法船等,具有强烈的魔幻般的新奇感。
同时,一个滑稽可笑的疯骑士(堂吉诃德)和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仆从(桑丘·潘沙)的形象也跃然而出。
引子表现了堂吉诃德在读完骑士小说以后失去了理智,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侠客。
音乐一开始,先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一个旋律,表明这就是堂吉诃德的主题;随后小提琴和中提琴以对位的方式展现出另一个旋律,象征堂吉诃德幻想的意中人。
紧接着,单簧管奏出了代表骑士的幻想性格的一段旋律,中提琴的进入似乎在表现堂吉诃德正阅读骑士小说,柔美的双簧管的出现表现了一个美丽女人的形象,小号则宣告了堂吉诃德挥舞着剑,沉迷于与假想的敌人战斗,几乎快要疯了。
随后的圆号似在表现骑士勇救美人的义举。
接下来的小提琴再次表现出堂吉诃德意中人的形象,而中提琴则宣示出堂吉诃德已深深地迷恋骑士的冒险生涯而不能自拔,最后用铜管(小号和长号)宣告他下定决心开始他的冒险生涯。
主题:独奏大提琴第一次鲜明地导出一个愁容满面的骑士堂吉诃德先生的主题,紧随其后的是低音单簧管和大号导出的侍从桑丘·潘沙的主题。
主题之后,音乐就进入了下面的十段变奏,十段变奏描述了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这对冒险家的历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