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需要说明的是,理查·施特劳斯并没有完全按照《堂吉诃德》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编排这十段变奏,而是自由地加以采用。
因此,就像小说中众多独立的故事一样,这十段变奏之间也是各自独立的,前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尽管如此,由于交响诗《堂吉诃德》源于一部纯文学作品,因此,听众是否读过小说《堂吉诃德》并清楚地记得每一个故事,对真正理解这部交响诗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
变奏一:大战风车。
这一段音乐表现的内容源自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途中“勇斗”
风车的故事。
描绘他把在郊外遇见的三四十架风车当作一群巨人,顿时怒由心生,欲与其战斗。
尽管仆人桑丘大声提醒这只是风车,但中了魔的骑士全然不理会,执枪飞马,径直朝风车扑去,将长枪扎进风车之翼,随后被风车连人带马甩了出去,最后在仆人的搀扶下,他才狼狈不堪地爬了起来。
音乐一开始,独奏大提琴与低音单簧管采用对位的手法交相辉映,象征主仆二人踏上征途;而小提琴与木管的出现象征着堂吉诃德的意中人;延绵的长号象征风车;弦乐的持续颤音表现风车在旋转;木管奏出快速上升的旋律,表示堂吉诃德被风车带了起来,随着一声定音鼓,他摔了下来,沉重拖曳的大提琴似乎在说堂吉诃德摔得很重。
最后出现的单簧管则表现伤得不轻的堂吉诃德还在想入非非。
变奏二:对羊群的胜利。
这一段音乐表现的内容源自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途中大战羊群的滑稽故事。
堂吉诃德把在路上偶遇的两群羊看成是对立的两军,为显示其英雄本色,他全然不顾仆人桑丘的劝阻,举枪策马冲进羊群,一通昏天黑地般地乱杀滥刺。
音乐一开始,独奏大提琴奏出堂吉诃德的形象,长笛、单簧管奏出仆人桑丘的劝告,弦乐队的强奏好像在描绘空气中飞扬的尘土,铜管采用“滚吹”
的技法,渐强地奏出不协和的半音阶旋律,夹杂着模仿牧羊人牧笛的木管声,仿佛是越来越近的两支羊群的叫声,这一段也是理查·施特劳斯一直备受指责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典型范例之一。
随后,整个乐队齐奏出堂吉诃德的主题,表明堂吉诃德已冲进了羊群。
最后出现的单簧管再次表现了他的想入非非。
变奏三:骑士与侍从的对话。
这一段音乐表现的内容按理查·施特劳斯的话说,就是“侍从桑丘的想象与疑问,堂吉诃德先生的劝慰与约定”
,是一段按照各种主题基本性格的变奏,也是全曲中对人物内心细节刻画最丰富、最精彩的部分。
在木管奏出堂吉诃德的主题后,低音单簧管奏出桑丘·潘沙的充满想象和多疑的动机,随后,弦乐雄辩地奏出变化了的骑士主题,似乎在表现主仆二人的交谈。
代表仆人桑丘的独奏中提琴不断地被独奏大提琴奏出的堂吉诃德的幻想动机打断,意在表现堂吉诃德规劝崇尚现实、一心想回家的桑丘一定要在将来当上总督,主仆二人的争论在最后被铜管结束,表明堂吉诃德已经下了死命令,桑丘必须服从,圆号则表现了堂吉诃德对其骑士理想的高谈阔论。
最后仍以他的幻想性格的主题结束。
变奏四:不愉快的冒险经历与赎罪者队伍。
这一段音乐表现的内容源自堂吉诃德结束第二次出游的故事。
音乐开始,乐队奏出了代表堂吉诃德性格的主题,随后渐强的圆号似乎奏出了“愤怒的羔羊”
的旋律,象征一支自罚苦行赎罪的队伍在祈祷。
与此同时,乐队也奏出激昂的旋律,表现堂吉诃德远远地瞥见其中一辆马车中有一位贵妇人,他坚信这是一群劫持了上流社会女子的强盗,立马上前去解救。
但急转直下的旋律表明愤怒的人们将这个疯子骑士揍了个半死,弦乐奏出桑丘悲伤的主题,表现他以为主人已死;紧接着,独奏大提琴奏出堂吉诃德的主题,表明他还活着,铜管随后再次奏出桑丘的主题,表明仆人转悲为喜,随着音乐渐弱消失,他酣然入睡。
变奏五:骑士的守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