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句话,那就成了守旧,似乎在所有事情上都要拒绝变革。
但在今天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只按长辈的方式做事,那根本没有办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那怎么办?
我们得重新来理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的含义。
我觉得把“道”
理解得更高一点,更“空”
一点,可能会更好。
我们要传承的是家风、家训、价值观。
虽然有的爸爸不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潮流,但他告诉孩子要做一个好人,不要坑骗别人,这就值得传承下来;有的爸爸教导孩子说话要一个唾沫一个钉,这种守信的家训也要传承下来。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家训、价值观,如果能够继承下来,三年无改,甚至再延续得更长久,那是一件好事。
可能有人会质疑我是在替孔子遮掩,但我觉得,我们得理解孔子身处的时代背景。
在当时,的确有家族传承的特色,父亲是个铁匠,儿子也很大可能是铁匠,比如康德的家族都是马具师。
当时的工匠若要开业,必须加入行会,也就是行业工会。
由于行会对同一个地区的店铺数量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嫁娶、生子就成了许多人挤进这个行业圈子的唯一方式,行业的继承者一般是行会师傅的儿子。
因为这样,行业工会一辈一辈地传下来,一个家族的职业往往几百年都不变。
那个时候的人如果改行,就意味着整个家族的手艺失传了。
比如全村就靠某家人修马鞍,但某个不肖子孙竟然不修了,那这就导致全村都没有马鞍,得重新再培养新的马具师家族。
当年孔子所说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肯定是跟父亲的行业有关的。
但在今天,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理解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跟父亲的精神、价值观、做人的原则相联,这不算过度解读,而是将这句话在当下挖掘出实际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