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比较认可第二种解释。
孔子认为林放是一个好的标杆:你们去讨好泰山,觉得这样祭泰山是有用的,难道泰山的境界还不如林放吗?连林放都知道礼的本质是什么,泰山会接受这样不合礼法的祭祀吗?
这个解释就忽略了是不是林放出的主意。
林放是鲁国通晓礼仪的人,孔子把林放当作一个礼的标准,借他来做对比。
连林放都不能够接受这样僭越的行为,何况泰山?
孔子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
祭泰山,本身就存在一个哲学悖论——祭泰山代表着相信泰山之神,如果泰山有神,那么他一定不会糊涂,肯定比人的境界要高太多。
那么,你真的能通过烧几炷香,讨好神明,通过和神明做交换来寻求庇佑吗?
反过来,假如季氏不觉得泰山有神明,那祭祀的意义何在呢?
用孔子的逻辑来说,你要去祭祀,首先肯定得承认神明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就别去糊弄他,更别做亏心事。
否则,你去祭祀也没什么意义,他不仅不会保佑你,还会惩罚你。
这个话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很多人去寺庙拜佛时,觉得不烧个香仿佛来亏了似的。
《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陀从来没有要世人跪下来给自己磕头、烧香,也从未承诺会保佑谁。
佛陀是个普通人,他说,众人不要用色相来求他,不要用一个外在的东西来代表自己。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意思是很多人跪地磕头、烧香,想与佛陀做交易,觉得付出一点金钱,佛祖便能保佑自己。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套用孔子说的话——曾谓佛陀不如林放乎?如果你相信佛陀,那佛陀不可能比人还糊涂。
一个人做了坏事,想要烧个香就一笔勾销,这怎么可能?
这句话很重要。
孔子的宗教观是非常端正的,他的观点也端正了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
我们为什么祭祀祖先?因为怀念,因为追远。
我们为什么拜佛陀?因为感激,因为敬仰。
我们为什么到孔庙烧香?因为我们觉得孔子给我们带来了文明,我们尊敬他、怀念他。
祭拜,也只是我们认可孔子价值观的一种表现,而绝不是靠着某种仪式,以为烧了香,孔子就能保佑某个人考上名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