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无可无不可:什么是“无我”
的境界
banner"
>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逸民”
就是那些隐逸山林的人。
孔子在梳理从商到周期间有名的隐士。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儿子,因周武王伐纣,而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
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过隐居的生活。
孔子把这些人的行为归了类——
伯夷、叔齐叫“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彻底不合作,不说软话,也不配合。
孔子说,他们的气节很高。
柳下惠、少连属于“降志辱身”
。
柳下惠数次做官,数次都被罢免,但还不离开。
少连也属于这种情况,愿意合作,也能够坚忍地承受这种屈辱。
“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中”
念zhòng,“言中伦”
意思是符合伦理纲常,“行中虑”
就是做事深谋远虑,“其斯而已矣”
是说柳下惠、少连也还是值得认可的。
虞仲、夷逸这两位属于“隐居放言”
。
“隐居放言”
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躲在山里,说什么,别人也听不见,所以什么话都敢讲。
第二种解释认为,“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