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佛教的广泛传播(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今将结集,而见摈斥,法王寂灭,失所依怙”

,非常委屈。

大迦叶却说:“汝亲侍佛,诚复多闻,然爱惑未尽,习结未断。”

阿难辞屈而出……[10]从玄奘的这段话看,阿难没能参加第一次结集,感觉到非常委屈,而这是不是大迦叶在排斥异己呢?如果是的话,那这种分派的原因就非常值得重视了,因为这说明,虽然佛教有“律”

规范僧团的行为,但其作用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在佛陀寂灭以后,对一些在佛教中影响很大的上层,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们的时候,戒律对他们能有什么作用呢?据《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三十第五分之九《五百集法》,大迦叶和阿难似乎有着很深的矛盾,所以他才会诘难阿难,并在第一次结集时排斥阿难。

邓殿臣说:“佛陀入灭后,僧团似乎很快走向了腐败堕落,持正法者日少,逐名利者渐多。

这很自然地引起了长老们的不满和忧虑,并且反映在他们诵出的诗偈里。”

[11]

但有人认为这个命题不能成立,如在巴沙姆的《印度文化史》一书中,由僧伽罗克悉多比丘写的“佛教”

一章说:“佛教也悄然消失了。

诚如某些人所说,寺院里没有任何精神生活堕落的迹象,更没有任何道德沦丧的迹象。”

[12]

这两个人的看法几乎是针锋相对的,但他们却没有作过多的说明,因此对他们的看法我们似乎无法肯定或否定。

不过,不可否认,佛教中的个别人有腐败堕落的思想和行为,佛教中也确实有腐败的行为和现象。

但问题是能否说这是僧团的腐败呢?并且如果说僧团的腐败这个命题能够成立,那么这种腐败堕落的原因是什么?腐败堕落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后果是什么?下面这些算不算是腐败堕落的表现?如:接受土地等捐赠,在接受捐赠的同时又接受捐助者入教甚至封为罗汉等作为奖励;接受一些国王的所谓忏悔,从而为一些统治者、剥削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开方便之门,等等。

如果这些算是佛教腐败堕落的表现的话,那么,佛教出现这些腐败堕落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这些方面是否可以成为原因呢?如印度的商品货币关系非常发达,对佛教僧团会否产生腐蚀性的影响呢?又如佛教上层的某些人因为急于发展而急功近利、贪图享受、争权夺利等,是否也与这个问题有关呢?

再有就是这种腐败堕落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我们认为佛教僧团的腐败堕落这个命题能够成立,那么也许一个重要的后果是加快了佛教的分裂。

另一个后果是使佛教的声誉受到影响,很可能以后佛教在印度发展不下去,被排挤出印度就与此有关。

第三个后果是佛教僧团成为大土地占有者,佛教徒中的许多人不事生产,或者完全脱离生产,从而使佛教与劳动者相对立。

教派的形成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佛教徒的出身各异、每个人的经历也非常复杂,他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来理解教义,甚至歪曲教义,等等。

这些对佛教教派的形成也必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以后,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和倾向,使得佛教的教派分化越来越多。

虽然在佛教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结集,力图统一教徒对教义的认识,但终于不能完全统一。

公元1世纪,佛教分裂成摩诃衍那(即大乘佛教)和希那衍那(即小乘佛教)两大派。

“小乘”

是大乘对小乘的贬称,大乘佛教认为自己的解脱道路是宽广的道路,而认为小乘的解脱道路是狭窄的道路。

一般认为,小乘坚持了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小乘的理论是:个人可以通过宗教修行成为阿罗汉,从而达到解脱的境界。

与此相反,大乘的目标不是寻求个人的解脱,而是普度众生,使人类摆脱痛苦,获得解脱。

一种理论是个人的,另一种则是群体的。

小乘认为,个人可修得阿罗汉果,即成为完美的门徒。

大乘认为,个人虽然可以成佛,但首先应达到成佛之前的一个等级,即菩萨,以帮助、下化众生。

在佛教的精神等级中,最高的一级就是佛。

成佛即摆脱了生命亦即生和物质的羁绊。

比佛低一级的是菩萨,其目标是求菩提,即求得涅槃。

乔达摩·悉达多在成佛之前曾为菩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