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司机戴着口罩,递来一张纸条:“走小路,别开导航。
路上有‘眼睛’。”
车行两小时,穿越数道临时检查点,沿途村落张贴着“推广普通话,共建新乡村”
的标语,但陈露注意到,许多人家门口仍挂着象征语言守护的彩布绳结??那是“火种”
暗号,表示该户愿意收留逃亡的语言学者。
抵达雷山小学已是深夜。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苗族妇女,名叫龙月英,见到陈露时眼眶瞬间红了。
“那些孩子醒了,可他们……不记得古歌了。”
她说,“医生说大脑没问题,但他们一听到苗语韵律,就会头痛欲裂,像有人拿刀刮他们的骨头。”
陈露走进曾经发生集体晕厥的教室。
黑板上还残留着半句未写完的苗文诗句:“月亮是从祖母的银项圈里掉下来的……”
粉笔断在最后一个音节上,仿佛时间也被冻结。
她在讲台下方发现一个隐蔽的检修口,撬开后,取出一副残损的智能耳机。
主板编号显示,这批设备本应在三个月前全部召回销毁。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耳机内部加装了一块微型芯片,型号未知,表面蚀刻着一行微雕文字:“语归于一,心归于静。”
她连夜将样本送往贵阳秘密实验室。
结果令她脊背发寒:芯片不仅能接收远程指令,还能反向发射一种复合频率波,专门针对青少年大脑发育期的语言中枢进行“软性重塑”
。
其作用机制并非强制删除记忆,而是制造“不适感”
??让你本能地回避母语环境,觉得它“吵”
、“难懂”
、“土气”
,最终主动选择沉默。
“这不是技术,是驯化。”
她在实验报告末尾写道,“他们在培养一代‘自愿失语者’。”
第四天清晨,她独自前往附近一座废弃的鼓楼遗址。
据村民说,这里曾是苗族祭司传授古歌的地方,二十年前因“危房改造”
被拆除,只留下一圈石基和半截烧焦的铜鼓。
她在杂草间蹲下,打开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迦楼罗之翼》的第一句缓缓响起:“当风还未命名,光还未分裂,万物皆以心跳交谈……”
忽然,不远处的树林传来轻微响动。
一个瘦小的身影躲在树后??是个约莫十岁的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手里紧紧攥着一只竹笛。
陈露关掉录音机,轻声问:“你听得懂这首歌吗?”
男孩犹豫片刻,点点头,又摇摇头:“我梦里听过。
奶奶以前吹笛子时,总哼这一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