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晨光普照,汇文会议室内,龙井的清香与现磨咖啡的醇厚交织,在空气中弥漫散开。
陈敏行轻啜一口黑咖啡,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面声名卓著的首富夫人。
之前猎头代表汇文资管找上门时,她着实有些意外。
...
风从林芝的山谷间穿行而过,带着雪线融水的气息和野花初绽的甜香。
陈露站在坡顶,录音笔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它也感知到了这片土地正在苏醒的语言脉搏。
她没有立刻回放刚才录下的那句话,而是将它轻轻贴在胸口,像护着一颗尚未孵化的卵。
归途漫长。
车队沿着新开通的高原公路缓缓下行,车窗外掠过成群的牦牛与经幡飘扬的玛尼堆。
随行的语言学家李昭坐在副驾,翻看着平板上最新汇总的“语觉计划”
数据报告。
自“破晓行动”
结束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两万例自发性母语复苏记录被确认,其中百分之六十三发生在五岁以下儿童群体中??他们从未系统学习过祖辈的语言,却能在梦中低语、在游戏中脱口而出那些早已沉寂的词汇。
“你知道最奇怪的是什么吗?”
李昭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山神,“这些孩子说出来的,不是标准语,也不是教科书里的古语,而是带有强烈情感印记的‘生活片段’。”
他调出一段音频:内蒙古赤峰一名三岁男孩在摔倒后哭喊着用科尔沁蒙古语喊“阿妈!
疼!”
而他的父母皆为普通话使用者,家中从未播放过任何民族语言内容。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地一位老牧民听完录音后老泪纵横??那句“阿妈”
,正是三十年前他在边防哨所执勤时,每次回家女儿都会扑进怀里喊的那一声。
“这不是记忆的传承。”
李昭喃喃,“这是情绪的共振。”
陈露闭上眼。
她想起了林知远最后启动“回音室”
终极模式前的那个夜晚。
那时暴风还未抵达西伯利亚,基地外的世界尚不知命运已悬于一线。
老人坐在控制台前,手指颤抖地抚摸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年轻时在云南采集哈尼族口传史诗的画面,身旁站着一位头戴银饰的老妇人,正笑着向他比划手势。
“她说,每一句话都是一颗种子。”
林知远当时望着监控屏幕上不断闪烁的红点,声音平静如湖面,“我们以为我们在拯救语言,其实……是语言在救我们。”
如今,这颗种子终于破土。
回到北京后,陈露并未立即返回文化安全局总部。
她先去了城东一处老旧社区,那里住着第一批接受“笛声行动”
干预的家庭之一。
一个名叫周小满的女孩曾因长期使用智能陪读设备导致语言退化,连续三个月只重复机械应答“收到”
“明白”
。
治疗初期,她甚至无法识别母亲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