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查知这是由韩愈《石鼓歌》一诗中的“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句改来。
原句意思是朝中的大官们老于世故,岂肯因感动激发有效做事,只是没有主见地犹豫拖延而已。
李鸿章信中只将“媕娿”
改作“推诿”
,所责就不只是有无主见的问题,而更有不敢担当、故意推卸责任的特指。
所谓“蒉斋固灼知其隐”
,蒉斋是指女婿张佩纶(字幼樵,又字篑斋、蒉斋),他与经璹这宗姻缘的情况,在下录信的释读文字中再述,这里只是说明,其人为进士、翰林出身,文才颇高,对岳父的诗句所本及改动用意,他自然会一清二楚。
李鸿章的确是有的放矢,因为诗句所指摘的现象,不符他向来的做事风格,甚至可以说为其深恶痛绝。
从信中“约事就绪,拟步额、张后尘”
的话,可知李鸿章这时也并非真的完全“赋闲”
,当还参与约事的“磋磨”
,因为他此时还奉有“入阁办事”
的授命,并且仍有着文华殿大学士的高衔。
不过,较比声名权势显赫的鼎盛之时,这时已是明显趋于消沉,所谓“拟步额、张后尘”
,额、张当指曾同为大学士的额勒和布(满洲镶蓝旗人)、张之万,他俩已于去年退出政坛,李鸿章表示也想效法他俩,只是又说未知慈禧太后和皇上能放归与否,终归还是要听命的。
至于“岘庄回任”
所指,题注中业已涉及。
[1]此信原以《致李经璹》为题,载于“新全集”
第36册第58页,时间标为“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二日”
,年份当误。
理由:1、从信中可知当时李鸿章是在京处“赋闲”
状态,而光绪二十年时他还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不是这种情况。
2、信中所说“磋磨需时”
的“日本商约”
,当指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896年7月21日)签订的《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这是根据前签《马关条约》中的相关规定,另行议签的一个专项条约,光绪二十一年岁尾正在“磋磨”
当中。
3、信中所说“岘庄回任”
,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间的事,原在两江总督任上的刘坤一(字岘庄),光绪二十年十二月间被授钦差大臣赴前敌指挥与日军作战(两江总督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暂署),结果一败涂地,于上述时间回任。
综合看来,“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
当与此信内容相符,故改定为此一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