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直播不但体现出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实力,而且成为电视媒体相互竞争的一种手段,也是衡量其报道水平的重要标准。
而报道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反应迅速、报道及时,还体现在对事件的冷静判断、报道基调的理智把握上。
奔赴“4·20”
芦山地震现场的地方记者的报道十分积极主动。
不过,一些记者在开始阶段的报道状态十分急促、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气氛。
事实上,“4·20”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破坏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不是特别大,但是由于众多媒体的记者一拥而上,不同程度地渲染了气氛,一时间全社会似乎被笼罩在一场发生大地震的氛围之中。
因此,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媒体在迅速反应的同时还要保持冷静的态度。
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比较,CCTV记者的现场报道十分冷静、理智,体现出较好的专业素质和水准。
可以说,“4·20”
芦山地震检验了现场记者的观察、采访、判断、表达、思考能力和专业精神。
在地震一个星期之后,CCTV报道的重点从对灾区动态信息的传递转为对抗震救灾行动和效果的报道,报道的基调是弘扬抗震精神。
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灾难爆发、灾难延续、灾难平复。
每个阶段的报道重点都不相同,报道内容随着灾区的动向而不断延续。
在灾难的爆发阶段,CCTV迅速制订应急方案,公开传递地震信息,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和应对灾难。
在地震发生后24分钟的8点26分播出第一条消息,10点推出《四川雅安强地震》特别节目,共连线报道13次,播发消息20余条。
我们看到,《四川雅安强地震》特别节目在灾难爆发阶段报道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汇集多方面信息源及时跟进最新的动态;专家解读疏导民众的恐慌心理;及时通报灾情信息和人员伤亡状况。
在灾难的延续阶段,CCTV根据灾情的实际情况,报道方案由全天候直播转为重点关注。
进一步公开报道相关信息和政府采取的措施,配合政府决策,缓和社会紧张气氛,积极引导舆论。
地震发生4天后,各个新闻节目恢复日常播出,在每档新闻节目的开始进行专题报道“关注芦山地震”
。
此外,在《新闻联播》重要时段的节目中推出《救援进行时》专题报道,报道了灾区震后生活恢复情况,体现抗震救灾精神的典型人物。
报道的体裁有特写、专题、评论等。
在灾难的平复阶段,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CCTV通过五一特别节目中的《劳动STYLE》等形式引导人们从灾难走出,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4月29日《新闻直播间》报道了“芦山预计今晚全县恢复自来水供应”
的新闻,这是一条灾后平复阶段最重要的快速解决饮水问题的好消息,带给人们希望和信心,全社会的紧张情绪也平缓了很多。
CCTV此次对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较好地把握了报道时机和报道基调,及时对谣言和不实信息进行真相调查并及时公布真相。
在地震当天有网友发帖称在重庆新买的楼盘由于地震中严重倾斜,倚靠在另一幢楼房上。
对此,CCTV记者进行了调查,在《东方时空—真相调查》节目中用调查的事实告知公众,这是一条虚假的网络信息。
此外,网上传言汶川地震后重建的房屋受损没有抗震能力,CCTV记者也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确认是网络不实的谣传。
针对网络的谣言制造的恐慌现象,CCTV在《焦点访谈》《新闻联播》节目中公开辟谣,避免引起更大的恐慌。
可以说,在此次地震报道及时回应谣言的传播方面,CCTV较好地把握了报道时机和基调,发挥了国家权威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4.信息通道拓展与功效提速
当下,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在芦山地震信息传播、舆论形成的过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一起成为信息传播的通道。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一些灾区用户率先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地震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