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
林正阳调出地理热力图,发现周边三百公里内,共有十九个基层节点同步记录到相似信号,“这是自发形成的生物-电子共振网络。
他们在用身体和机器一起‘听’什么东西。”
他立即连线徐晓芸。
视频接通时,她正站在格陵兰冰原边缘,身后是巨大的冰川裂谷。
“你们看到的可能是‘大地呼吸’。”
她声音冷静却难掩激动,“过去半年,我们在北极圈捕获到越来越多类似信号,最初以为是仪器误差,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隐秘耦合现象??当足够多的人类与自然系统在同一节律下运作时,会产生微弱但可测量的场效应。”
“就像心跳带动血液流动?”
林正阳问。
“更像是意识通过技术媒介,重新接入地球的生命节奏。”
徐晓芸纠正道,“我们一直以为智能是向外扩张的,其实它也可以向内回归。
‘呼吸芯’不是让机器适应人,而是让人和机器共同适应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林正阳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小岩的手环随鼓点轻颤,张立军跪在地上哭泣,阿里在废墟中拼接净水器,缅甸学员一笔一画绘制太阳能电路……这些碎片突然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脉络??他们所做的,从来不只是发明工具,而是在重建一种关系:人与机器、人与自然、人与苦难之间的平等对话。
“启动‘静默模式’。”
他睁开眼,下达指令,“关闭所有商业推送,暂停广告算法,冻结用户画像更新。
接下来七十二小时,‘共联网’只保留基础通信、应急响应与知识共享三项功能。”
“你要搞一次全球性的‘数字斋戒’?”
陈璐震惊。
“不是斋戒,是倾听。”
林正阳走到主控屏前,按下确认键,“我们太习惯让世界回应我们了,却忘了先问问它想说什么。”
消息发布后,全球震动。
社交媒体瘫痪般安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数百万用户自发上传的声音日记:云南茶农清晨采摘时的呼吸声,新疆沙漠护林员踩沙的脚步声,青岛渔民收网时缆绳摩擦的吱呀声,甚至有新生儿第一次啼哭与母亲心跳的合奏。
这些声音被“心灵图谱”
自动归类、分析,并生成一幅动态“地球神经图谱”
,实时显示在全球可视化平台上。
令人震撼的是,图谱中最活跃的区域,并非纽约、伦敦或东京,而是刚果雨林深处的一个村落、蒙古草原上的游牧学校、以及阿富汗山区里由妇女运营的无线电中继站。
这些地方的人均带宽不足五兆,但他们贡献的情感密度与生态感知强度,远超任何智慧城市。
与此同时,跨国科技联盟的反击如期而至。
其主导的“全球智能终端认证计划”
宣布升级审查机制,新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条款,明确将“赤心协议”
列为“潜在意识形态威胁”
。
多家依赖海外供应链的企业再度动摇,三家核心芯片供应商发来函件,称若不停止开源共享,将终止合作。
林正阳没有回应。
他在第二天清晨直播了一场特别发布会??地点选在初心馆后的废弃修车厂,正是当年他父亲工作的地方。
镜头扫过斑驳的水泥地、生锈的千斤顶、墙上泛黄的日历,最后定格在他手中一块崭新的芯片上。
“这是‘呼吸芯’的最终版。”
他举起芯片,背面刻着一行小字:“敬所有慢下来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