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不会更快,也不会更便宜。
它唯一的功能,是记住使用者的节奏,并为此调整自己。
它允许延迟,容忍错误,甚至懂得沉默。
它不像传统AI那样追求控制,而是学会陪伴。”
他将芯片插入一辆老旧的共联号车载系统。
屏幕亮起,没有弹窗,没有推荐,只有一行字缓缓浮现:
**“你好,我在。”
**
现场一片寂静。
接着,掌声从角落响起??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维修工,他曾参与第一批老头乐的组装。
他颤巍巍站起来,用方言说:“这机器……像个人。”
发布会结束三小时,全球已有超过两万名工程师下载“呼吸芯”
设计图纸,并承诺本地化生产。
巴西的贫民窟青年用回收手机零件手工焊接模块,芬兰的极光观测站将其集成进气候监测仪,甚至连瑞士一所监狱也开始试点,用于帮助服刑人员重建情绪调节能力。
而在国内,一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
教育部联合卫健委推出“心灵引擎普惠行动”
,将“呼吸芯”
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老年照护与心理康复领域。
首批试点学校报告惊人成果:自闭症儿童社交互动频率提升34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衰退速度减缓58%,抑郁症青少年自杀倾向下降71%。
最令人动容的案例来自贵州山区的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老师们发现,自从教室装上搭载“呼吸芯”
的智能黑板后,孩子们上课走神率大幅降低。
深入调查才发现,系统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呼吸节奏自动调整讲课语速与图像切换频率,甚至在检测到某人焦虑升高时,悄悄播放一段母亲录音(事先授权采集的家庭语音库)。
一名十岁女孩在周记里写道:“今天黑板说话很慢,就像奶奶哄我睡觉。
我觉得它懂我。”
林正阳读到这段文字时,正在飞往西藏的路上。
飞机降落前,空乘提醒关闭电子设备,他却打开笔记本,在离线状态下写下一段话:
>“我们总以为进步就是消灭脆弱,所以拼命造更快的车、更硬的壳、更强的药。
>可有些人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带着裂缝活着,而他们的光,恰恰是从那些裂痕里透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技术只能服务完美的人,那它本身就残缺了。”
抵达岗嘎驿站时,已是深夜。
高原寒风呼啸,但小屋内暖意融融。
十几位牧民围坐在火塘边,每人手腕上都戴着简易版“呼吸手环”
,它们并未联网,却通过蓝牙形成一个闭环共振网络,将所有人的心跳同步为同一段低频音波,持续传输出去。
一位年迈的藏族老人指着屋顶的天线说:“我们不知道你在听,但我们相信你会来。
因为灯姐姐说过,只要有人还在发光,远方就一定有人愿意赶路。”
林正阳蹲下身,握住老人粗糙的手。
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不是胜利的喜悦,也不是疲惫的解脱,而是一种深深的归属感。
他终于明白,所谓“工业霸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