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狮山史影(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花在云南颇少,唯见鹤庆之朝霞寺内有此佳种,建文当日或由迤西移其种而来也”

尽管这也属于故老传闻,但起码是流播久远,而且说得凿凿有据,总还称得上“一家之言”

吧,我不能再作无谓的怀疑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藏经楼下的帝王宫。

有丹墀、品级阶、九龙口,完全按帝宫形制设置。

宫内有塑像三尊,大小与真人相等。

中间为建文帝,身披袈裟,双手合十;左右各塑一太监和老臣。

藏经楼两侧有配殿,里面供奉着相传随建文帝出亡的护驾臣僚的牌位。

从一本名为《建文从亡十一先生记》的旧籍中得知,这座建筑物落成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文帝的塑像为同时作品。

宫门抱柱上雕着两条夭矫的蟠龙,一条向上升腾,一条俯身下降,各臻其妙,栩栩如生。

关于它们的寓意,当场我听到了两种解释:一种说法,两条龙分别隐喻抢班夺权、位登九五的朱橡与逊位出走、遁迹空门的朱允坟;另一种说法,象征着建文帝由天子沦为庶人的起伏经历。

帝王宫外的廊柱上嵌有三副长联,都是充满诗情、理趣、禅机的史家上乘之作。

其一曰:

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寥寥四十二字,概括了明初朱元璋、朱棣、朱允坟祖孙、叔侄三代君王的行藏、史迹与传说。

上联说的是祖父和孙儿。

所谓“僧为帝”

,是指朱元璋。

他家世贫苦,十七岁,在故乡投皇觉寺为僧,手持木鱼、瓦钵游方化缘,过了三年“乞丐”

生涯,又回到寺里。

此时,皇觉寺已遭火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濠州郭子兴起义军,以骁勇机智为子兴所器重。

朱元璋善于用兵,战功卓著。

经过十几年的征伐,一步步扩充实力,剪除群雄,略地南北,扑灭元朝,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明。

为了巩固皇权,保持朱家天下的万世一系,朱元璋可说是“机关算尽”

,煞费苦心。

他既担心故元王朝的地主官员对他不服,更害怕一同起事的文臣武将怀有二心。

于是,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连续颁布申戒群臣的《铁榜文》《资世通训》《臣戒录》《志戒录》,篡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官之属悖逆不道者数百余事,遍赐群臣,使知所鉴戒。

这充分说明,他对臣下一直是心存戒虑,防范甚严的。

他不光是言者,而且是行者。

先后兴起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起大狱,株连文武臣僚被诛杀者近四万人。

大案而外,一些开国功臣也被相继剪除,或被明令处置,或遭暗中毒害,绝大多数都不得善终。

与此相对应,是建立了皇室分封制度,分封诸皇子在各地称王。

目的在于依靠朱氏子孙辅翼王室,以确保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而这一手,恰恰为日后的皇室争权,埋伏下了隐患。

明初,封建诸王分内外两线,有的分封在内线,如太原的晋王、西安的秦王、青州的齐王、开封的周王等;还有九个藩王分封到边塞前沿,主要是防止境外的事变,其中以燕王朱棣势力为最强大。

允许诸王在其封地建立王府,交给他们一支护卫军和指挥当地驻军的权力,以监视和控制各地的异姓臣僚。

兵力多者达万余人,有的甚至“带甲八万,战车六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我渡了999次天劫桃运神戒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逃荒,我靠千亿物资空间养活四个崽木叶:从只狼归来的鸣人快穿攻略女配要黑化我不是枣子哥诸天从蜘蛛开始美漫里的恶魔果实半盲女的英雄之旅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娇气继妹全球高考风暴女法医的刑侦日记[穿越]紫藤花游记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福女娇妻带着空间穿八零为美好群星献上祝福都市:我全家都是主角大明:爷爷,我不想当皇上啊养成一个大唐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娇妻难逃:总裁蜜宠上瘾无尽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