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狮山史影(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燕王、秦王、晋王都曾屡次带兵出征,节制沿边诸将,威权日重。

洪武九年(1376年),训导叶居升曾直言进谏,说:当前,朝廷赋予诸侯王的权力过大,要警惕出现下强上弱,尾大不掉的局面。

现在就应早做措置;否则,等出现离心倾向时再去减地削权,便会引起诸王的怨恨与反抗,像汉朝的七国、西晋的八王那样,或据险自守与朝廷抗衡,或率兵人京制造叛乱,到那时就无法控制了。

不要认为,这些人都是皇子,不会干出这种事来。

七国诸侯王于汉景帝皆为至亲,不是照样兴兵作乱吗?由此可见,分封制弊端甚多,希望皇上及早采取救治的措施。

应该说,这一建议是非常富有远见的,而且提得正是时候。

可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朱元璋,听了之后却愤怒异常,认为叶居升心怀叵测,有意挑拨关系、制造混乱。

大嚷大叫,一定要把他杀死。

最后,叶居升终于被击死狱中,此后,就再也无人敢于进谏分封诸王之事了。

明太祖有子二十六人。

太子朱标温文尔雅,赋性仁厚。

朱元璋觉得他有些柔弱,有意识地让他处理一些复杂事务。

这样,就更明显地看出,父子两人为政之道,差异甚大。

老皇帝主张以猛治国,通过严刑酷法来威慑官民;而太子却主张仁政爱民,认为杀人越少越好。

一次,他向太祖进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朱元璋没有作声,第二天,父子俩在东阁外闲步,朱元璋故意把一条带刺的手杖扔在道上,叫朱标把它捡起来。

朱标面有难色。

朱元璋说:“你害怕手杖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先给你削光了,再交给你,岂不更好。”

眼看着“手杖”

上的刺削得差不多了,不料,太子朱标竟一病不起。

这时,太祖已经六十四岁了。

究竟传位给谁,一时竟没有了主意。

他认为四子朱棣沉雄、果断,颇有父风,有心立为太子,但群臣中多持异议。

理由是,朱棣前面还有两个兄长,弃兄立弟,于礼不通。

其实,更大的障碍还是,朱棣本系庶出,其生母是高丽国进贡给太祖的一个妃子。

按照正统观念,人继皇位的必须是皇后所生的嫡子。

既然皇子中没有办法安排,事出无奈,只好把太子朱标的儿子、十六岁的朱允坟册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也料到了诸叔王未必服气,便特意编写一部《永鉴录》,教育诸王安分守己,顾全大局;又颁布了《皇明祖训》,把皇帝与诸藩王、臣下所应恪守与不该做的事,规定得一清二楚,还提出,皇亲中如果发现谋逆之事,格杀勿论。

但是,这一切终究是纸上文章,一旦他撒手红尘,任何约束力也就化为乌有了。

诸叔王凭借手中的雄厚实力,言多不敬,行辄越法,根本不把这个年轻、文弱的小皇帝放在眼里。

特别是燕王朱棣,从青年时代起,即跟随父亲驰驱疆场,战功卓著,成为诸王中的实力派、佼佼者,对于朱允坟的帝位造成了严重威胁。

早在太祖册立皇太孙那天,诸王都按时侍立两侧,唯独燕王朱棣姗姗来迟,到了之后,又重重地拍打着皇太孙说:“我这个侄儿真是幸运啊!”

受到了太祖的严厉斥责。

朱允坟即皇帝位,群臣人宫朝贺,朱棣竟无视礼法,从皇帝专用御道上殿,而且不叩不拜。

监察御史曾凤韶以“大不敬”

罪弹劾燕王,建文帝却说,都是亲人,不必追究了。

户部侍郎卓敬密奏建文帝说,燕王才智过人,酷似先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寒门枭士神医女凰木叶的恶霸忍猫我是地球治理者七零娇后娘养萌崽崽我能合技能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剑仙三千万当系统泛滥成灾莽荒纪斗罗:我爹,封号斗罗洪荒模拟,我为九彩元鹿四合院开局从三级钳工开始东京漫画人生穿成太后只想咸鱼诸天普渡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圣墟甲壳狂潮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带着空间在逃荒路上养崽黑莲花女配重生了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改变斗破的穿越者都市极品仙尊